官员“炒证”敛财是患上了“金钱饥渴症”
不用培训、考试,交上几百块钱,就能“买到”特种设备操作证,开吊车、开叉车、操作锅炉“一路绿灯”;不需要生产设备达标、卫生合格,只要花上几万元、十几万元,就能“买到”白酒生产许可证,开工卖酒……这些并非街头“办证”小广告,而是近期安徽质监系统系列腐败案爆出的真实案例。(7月28日 《经济参考报》)
官员借用权力“炒证”的安徽质监系统已不是首例。在时广东省水利厅水政监察总队队长的许元海,曾利用手中的权力“10万元一张”将采砂许可证作为“商品”进行出售。通过明码标价来赚取金钱。如今,安徽质监系统的腐败案不仅有官员,也有普通的工作人员。他们都用各种借口来“吃拿卡要”,他们的行为是在给质监系统抹黑,更是在给反腐工作“添堵”。面对如饥似渴的官员用权力“炒证”敛财难道是患上了“金钱饥渴症”?
可以说这种病态心理和恶性循环必定会让贪欲横行的官员尝到深刻的教训。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索贿受贿;二是利用手中的资金拨付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收受贿赂,谋取私利。而安徽质监系统的腐败案就是其中典型例证。三是利用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大肆收受红包礼金、消费券等。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落马的官员都是因为绕不开人情、挡不住诱惑,开了一次“小灶”后,就越来越把持不住,才导致最后的彻底“沦陷”。
这件腐败案再次为其他官员和有权有势的人敲响警钟。作为官员应该知道,从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要走上领导岗位实属不易,他们往往凝聚了组织的辛苦培养,家庭的无限期望和群众的万千重托。既然成了领导干部,那么就更应该提高素质、认清情势、远离“红线”,就更应该管好自己的手、脚、嘴,以高标准约束好自己的言行;就更应该紧握正义之剑,狠斩与“歪风乱象”丝丝联系,否则,必将会成为身陷囹圄、万人唾弃的反面典型。这些借用权力非法“炒证”的官员可是说对金钱充满了渴望,否则就不会滥用权力。
因此,面对官员滥用权力的事实,应该加大对权力的约束,为权力戴上“紧箍咒”,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这样,才能让官员们认识到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应该用在为人民服务上。这件事再次让官员们深入思考如何用好权力,如何用对权。同时提醒那些为了钱而不顾一切的官员后果是沦为“阶下囚”。因此,这件事应该让官员自觉穿上歪风“防弹衣”、装上反腐“防火墙”,树立红线意识,牢守思想禁区,就能克服“金钱饥渴”的病态心理,这也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