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闲语:官员轮番落马 有腐必反成常态

19.03.2015  23:04

  18日,关于云南官员的消息接二连三登上各大媒体: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被免去领导职务;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谢新松接受组织调查;云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欣接受有关部门调查……在十八大以来的反腐风暴中,云南已有四名省部级官员“落马”。(3月19日中国网)

  不仅有省部级“老虎”被查,而且也有众多“苍蝇”被捉,在云南近端时间以来可谓是“打虎拍蝇”双管齐下。对于公众来说,或许早就知道今年的反腐非同寻常,但没有想到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难怪有人把云南这场反腐行动称之为官场“地震”。为啥会出现诸多“老虎苍蝇”?这值得深度反思。

  如果我们把云南这次所谓的官场“地震”与去年底山西的反腐风暴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诸多类似特点。一是从上到下都出现了各类官员落马,都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二是落马官员都集中在重要的能源领域。究其原因,应该说二者在政治生态建设上都出现了严重问题。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如果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本身存在问题,出现各种腐败问题也在所难免。

  从级别上来说,十八大以来云南先后有四位省部级官员被斩落马下,这本身就意味深长。原副省长沈培平,原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曾在云南主政10年的白恩培,还有两会闭幕后背被“秒杀”的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这就说明云南在政治生态建设上存在重大问题。正如习总书记所言:“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党内如果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态必然会受到污染。

  反过来说,如果政治生态受到污染,受到破坏,必然就会给地方官场带来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云南之所以出现“平均每周约有1人被查”的节奏,这就不足为怪了。从这次云南官场“地震”的情况分析,诸多事例也可佐证。

  昆明副市长谢新松被查事件突出了选人用人的弊端。曾经作为仇和的秘书,居然从沭阳一路走到云南,并且一跟就是十多年,这本身就发人深思,在官场中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官场纽带?为啥不能提早进行预防与警示?

  从云南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欣落马的事件看,不仅自己被查,而且居然其继任者此前被查。为啥会出现这个怪象?一方面可能与选人用人上的问题直接相关。同时也与权力监督不到位有关,因为在同一个位置,居然接连出现官员落马问题,这显然是制度监管不到位。随着这些被查官员的腐败事实被逐一披露,我们就更能清晰发现其中的盘根错节或官场“圈子”。

  反腐是一场输不起的生死仗。唯有有腐必反、有贪必惩,重拳出击,绝不手软,才能彻底消除政治雾霾,迎来风清气正。但在反腐的同时,强化制度建设,既要让官员们“不敢”腐,更要达到“不想”和“不愿”腐,从这个意义而言,就必须要着力修复和推进地方政治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