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雅好:"清明上河图"曾被严嵩收藏

13.11.2014  12:27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李树政,原题为:《古代官员雅好之癖:“清明上河图”曾被贪官收藏》

    不知何时开始,官员染上雅好成癖,赏玩金石字画、钟鼎彝器。为了攫获心头所好,甚至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到了明代,官场的雅好之风日盛。

    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指出:“嘉靖末年,海内宴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如吴中吴文恪之孙、溧阳史尚宝之子,皆世藏珍秘,不假外索。”而众多好事的朝廷官员中,首要的有二:一是严嵩、严世蕃父子;一是朱希忠、朱希孝兄弟。前者官居相国,权重倾国;后者元勋之后,手握精兵。

    朱氏兄弟花钱收购古玩珍秘,还算蒙上买卖交易的遮羞布,遑论其赀财的来路黑白。而严家父子则赤裸裸地恃势劫取,甚至兴大狱,夺人命。《万历野获编》录有一桩“假画致祸”的事例。

    为了满足严嵩、严世蕃父子的雅好,其爪牙走狗不遗余力,四出蒐取古玩字画。打听到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手卷收藏在苏州,故相王鏊(谥文恪)家里。严府的门客汤臣,苏州人氏,即受命设法谋取此手卷。汤与时任蓟辽总督王忬属苏州老乡,素有往来,于是说服王出资求购。不料,故相家不缺钱,死活不肯出让。在严府的催逼下,无奈找来苏州的画家高手黄彪,摹仿真本,以赝本送严府交差。

    严家父子得到《清明上河图》手卷,当即“珍为异宝,用以为诸画压卷,置酒会诸人赏玩之”。不料,有人妒怨王忬,探知其事,告发此手卷为赝本。于是,严世蕃感到大丢面子,又怒又恨,认定王忬有意欺哄严府,由此种下了祸根。

    史载,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蒙古兵犯边地。王忬中计误引军向东,来敌乘间西入,渡滦河,大掠遵化、迁安、蓟州、玉田等地,驻扰五日,京师大震。借此,严嵩授意御史方辂,弹劾王忬“失策者三,可罪者四”。同年夏五月,命逮王忬下诏狱,以边吏陷城律论斩。其实,王忬致死的缘由,清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说得分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严嵩诬杀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王忬却表示同情,怜悯被害者,于是,严嵩怀恨在心。而王忬之子世贞与杨继盛过从颇密,甚至为其安排丧事,赋诗吊祭,更是让严嵩对王忬恨之入骨。此外,添上假画一事,也就非将王忬致死不可了。

    清代官员的雅好之癖,比明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代金安清《水窗春呓》(卷下)认为,嘉庆、道光年间,河患最盛,治水的钱财亦最糜。“东南北三河岁用七八百万,居度支十分之二”。公帑被河员层层大肆侵吞挥霍,视河工为“金穴”。

    仅以河员的雅好为例。“衙参之期,群坐官厅,则各贾云集,书画玩好无不具备”。道光年间,两江总督琦善,兼署漕运总督,当时看上了元代王野云《龙舟图》手卷。手卷生动地摹绘龙舟竞渡的盛况,画面数千人,面目无一类同。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谈妥作价一千五百金。次日,准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时,才发现该手卷被二千金买走了,买画的是个姓万的管河同知。区区五品的河员,胆敢虎口夺食,与正二品大员的上司叫板,那还了得!琦善一气之下,“遂劾万,终身以此废弃焉”。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