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一姐”养成记 赛场内外认识郭爽

02.12.2013  17:09

[ 摘要 ]尽管在全运会上并没有证明自己一姐的实力,但是郭爽一点都不在意:“我从来不会去想自己是一姐,也不去想自己是国内最强的选手,不给自己任何压力和头衔,才能朝着目标更好地奋进。

郭爽

又是一年岁末时,待到过完2013年,里约奥运会的序曲也许才算正式拉响。至少,对于中国自行车“一姐”郭爽来说,是这样的。不平淡的一年,却也算平静的一年,依然处在伦敦奥运会后的调整期,也历经了全运会失金的遗憾,但身在他乡的郭爽对未来充满信心,“开始备战里约了,我现在所有的信念就是里约,我相信那时候我会做到更好。

赛场篇

和许多中国运动员一样,2013年对郭爽来说就是“全运年”,但又和许多中国运动员不同的是,郭爽只是按部就班的依循着教练和自己的步调向前走着,没有他人那般急功,也不似他人那般迫切,这样的步调显然有些跟不上全运会的节奏,于是在九月份的沈阳,郭爽三次与全运会金牌擦肩而过。

第一次的擦肩是和队友宫金杰( 微博 )同心协力的女子场地团体竞速赛,这两名中国场地自行车界最杰出的选手不敌上海小将钟天使和徐玉蕾,遗憾摘银;第二次是隔日的争先赛决赛,在第一组出发时郭爽突然滑倒,比赛停止后裁判判郭爽犯规,而在随后三局两胜的比赛中郭爽又输了第二局;第三次是女子凯林赛,郭爽获得第三。

其实我真的没什么遗憾,这是心里话,毕竟我奥运会后一直处在一个调整的状态之中,训练成绩本身就不是很好,跟她们比都比不过,这就是现在自身实力的体现,很正常的一个结果,如果说我拿了冠军我才觉得是意外发挥呢。怎么说呢,我反正还是瞅着奥运会,自己的调整也是以四年为一个单位,现在也是时候瞄准又一届奥运会了,奥运会是我作为运动员以来最高的目标。

北京奥运会,郭爽的第一次奥运之旅,被誉为“希望之星”的她也被寄望于实现中国自行车历史上的大突破,原本,在女子争先赛预赛中她的确一路表现出色杀进了半决赛,人们对她也是普遍看好,但是在半决赛中她意外摔倒,尽管重赛后以微弱优势领先对手获胜,但是裁判很快判定郭爽犯规和取消成绩,最终她收获的是一枚铜牌。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郭爽“试金”的开始,那么伦敦奥运会则是她最好的夺金机会,不论是年龄还是状态,在伦敦郭爽都志在必得。终于,看到了郭爽的欢呼,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决赛中,她和宫金杰为中国自行车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然而,就在夺冠的喜悦持续了十分钟之后,赛场广播播报中国队犯规,站在亚军的领奖台上,郭爽泣不成声。

前不久再和记者谈起去年这一幕,郭爽脸上写的尽是淡然,她说的最多的就是没什么。“当时可能接受不了,但事后很快就平静下来了。第二天我还有个人比赛,也拿了第二,别人会觉得遗憾,两个第二,我倒觉得没什么。比赛嘛,有输有赢,也不是运气好不好的原因,这就是竞技体育,比的多了,想的开了就好了,本身自行车这项运动偶然性也就大。

为人篇

是的,淡然,接触过郭爽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出生在内蒙、成长在东北的姑娘似乎身上少了一些有如名字般的大大咧咧,反倒是有些内向和羞涩。郭爽说自己的确是有些腼腆的女孩,不是自来熟,也不是很能说,很多时候显得比较安静,正因如此,很多人觉得郭爽不大愿意接受采访,显得孤傲,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全运会,当她比完第一项场地团体竞速后,记者(上图左)走过去想要进行采访,郭爽摆摆手,领队说等她放松完再采。等郭爽放松完后记者再次走上前去,郭爽依旧摆摆手,一言不发。隔日,在郭爽比完争先赛后,经得领队同意,记者再次准备采访她,她低着头兀自收拾东西,没有回应。但在比完最后一项凯林赛后,郭爽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虽然夺得铜牌,郭爽还是笑眯眯地对记者有问必答,时不时有其他记者也上前来提问她刚才已经回到过的问题,郭爽依旧耐心地再重复一遍,这样的采访一直持续到颁奖仪式开始。记者和郭爽一起走向颁奖仪式的场地,郭爽突然别过头来说:“真不好意思,前两天没接受你采访,因为后面还有比赛,我自己就是一直要沉浸在比赛的那种氛围内,不想被干扰到一点点,所以对你有点视而不见,真是不好意思啊。

其实,郭爽大可不必抱歉。记者需要赛后对运动员及时采访,运动员也需要让自己能够保证最好状态。许多运动员都如此,却很少有人像郭爽一样在事后专门跟记者报以抱歉的微笑,而信任就此产生。郭爽说自己这样慢热的性格和常年在外的训练有关,从小离家开始进行自行车训练,而后又前往异国他乡,耐得住性子才能成就今天的自己。

训练篇

从初二时被吉林体院自行车教练一眼相中,郭爽便开启了运动员生涯。2001年,郭爽来北京参加国青队集训,“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开始在她心中生根发芽。两个月后,外教原本只想在中国选拔17—24岁的运动员,但15岁的郭爽仍被选中,并远赴瑞士,受训于国际自行车联盟培训中心。

在这所训练中心,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三十多名自行车选手,其中女孩只有四人。她们同住一个房间,训练时又要和男孩分在一组,交流的不畅和训练的压力,让郭爽一开始就喘不过气来。但她却十分感谢那段时光,因为自己挺了过来。

现在,郭爽在瑞士的生活和训练驾轻就熟,她的英语也变得很流利。而法国教练也让郭爽的法语逐渐过关。能流利运用两门外语,大家都说郭爽有语言天赋,她只笑笑说:“都是后天的努力,在那个环境中,我必须独立,必须强迫自己学好。

如今在瑞士,郭爽每天都要进行高强度训练。而放松时,她会选择泡温泉和游泳。背井离乡的郭爽已经爱上了瑞士,“这儿非常安静,适合我这样性格的人,比较简单,不会面对复杂问题。”郭爽在瑞士的朋友不多,而身边最重要的人就是她的法国教练马涅(上图右)。

当年在中国选中郭爽时,马涅正巧是培训中心发展部主任。看到郭爽第一眼,马涅就认为她“非常灵巧,并在未来很有潜力”。在日后相处中,马涅也总对别人称赞:“郭爽是个聪明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非常勤奋,她是我教过的最好的学生。

跟随马涅的郭爽很快就崭露头角,在欧洲训练三年后,她成为世青赛上最耀眼的小明星。而从2005年开始参加成人赛后,她就逐渐成为中国女子自行车的领军人物。郭爽说,这一切成绩都和马涅密不可分。“通过他,我了解了世界的先进训练手法并开阔了视野,让我能走的更快更好。

跟随马涅十三年,郭爽认为两人既是教练,也是朋友,也像父女。郭爽说:“他有教练的严格、朋友的关心和父亲的关爱,技术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最关键的是从最初他就告诉我怎么做人,怎样积极面对每件事情,怎么对待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规划篇

谈到生活,郭爽腼腆一笑。圈内人都知道她和上海队自行车选手唐琪(上图左)是非常甜蜜的一对。全运会时,他俩在赛后总会默默走到一边开心聊天。虽贵为一姐,但站在唐琪身旁,郭爽满脸的幸福小女人模样。

说到自己的恋爱和婚姻,郭爽害羞地说:“随缘吧。”尽管已经27岁,到了女大当婚的年纪,但郭爽说家里从没催促过她:“我爸妈挺开明的,从没说希望我赶紧结婚之类的话,他们也觉得随缘吧。”而唐琪说起这个话题,自然会多了些男人的担当:“现在异地,我们说好就是拼事业,先苦后甜,相信未来是会更好的。

对于未来,郭爽也是充满信心。在去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郭爽曾坚定地跟父母表过态,说自己一定会在四年后的里约拿出一个更漂亮的成绩。在回到瑞士后,郭爽便开始了又一个四年的计划,尽管在全运会上并没有证明自己一姐的实力,但是郭爽一点都不在意:“我从来不会去想自己是一姐,也不去想自己是国内最强的选手,不给自己任何压力和头衔,才能朝着目标更好地奋进。

2013年对郭爽来说不过是通往里约的一个开始,她不在意这一年的得失,只关注这一年自己收获了什么,还能做到些什么。“现在不是我最好的时候,那没什么,因为我在恢复,我有信心到里约时能达到一个 高峰。”郭爽对自己有着很明确的规划,“想要拿奥运会金牌就得从铜牌开始吧,我拿了铜牌、银牌。在下一届,我应该就能拿金牌了。赛场就是我的舞台,待到我准备好,就可以在上面尽情发挥我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