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护好青山换“金山”

15.07.2015  12:22

  盛夏时节进入宜丰境内,满眼的绿色带来丝丝清凉。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71.9%。空气质量全年优良,一级优天数达到180天。境内耶溪河、长塍河、棠浦河等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以内。生态,在宜丰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好生态是护出来的。从2006年开始,宜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乡镇(场)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推行禁伐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林木,限伐针叶林和毛竹的“三禁伐、两限伐”政策,划分出生态环境敏感区,促进林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实施10年来,宜丰林木采伐指标以每年20%的幅度递减,每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4.7万立方米。全县天然阔叶林达到27万亩,森林覆盖率连续3年递增1.5%以上。

  青山绿水,给经济转型带来了无限生机,创造了无穷的机遇。宜丰依托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在推动木竹加工、鞋革服装、建筑陶瓷等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将食品医药产业、旅游服务产业列为县域主导产业。

  好山好水迎客来。深圳景田饮料食品公司来了,上海天喔、江西恒大也来了,数个亿元矿泉水生产项目落地生根。宜丰成立了食品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聚全县之力“把水做大、把油做精、把米做深、把葛做强、把医药保健品做优”。如今,在矿泉水、饮料生产项目风生水起之时,港源食品投资5.2亿元的大米精深加工项目、正邦集团投资两亿元的油茶深加工项目、昌全农业投资1.5亿元的鱼产品加工项目、投资10亿元的葛产品加工项目等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的项目纷至沓来。近两年,宜丰共引进亿元以上食品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额21.59亿元,食品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着宜丰传统产业升级。为从“竹子之乡”向“竹业之乡”迈进,宜丰先后关闭了75家高消耗、低效益的加工型企业,引进亿菱实业、朗基科技、江西绿保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竹木企业,同时对有发展潜力的康替龙等本土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宜丰有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19家,主营业务收入超40亿元,成为江西省竹加工产业基地,入选“中国竹产业集群”。今年1至5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5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68亿元、工业增加值19.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20.7%和9.3%。

  放下斧头的林农,也收获着生态红利。位于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昌盛特种养殖场,原生态养殖的棘胸蛙畅销四方。养殖场负责人徐昌盛介绍说,棘胸蛙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官山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养殖。“凭借好生态,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如今每年能培育种蛙1000对,出售商品蛙1800公斤,获纯利30多万元。

  在宜丰,林下掘“”的林农数不胜数,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风生水起。全县林下经济总面积30.5万亩,每年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到6.5亿元。宜丰还将秀美家园建设同新农村建设、农村清洁工作相融合,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一个个生态村镇展露新颜。全县涌现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村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