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粮农的新“烦恼”

18.03.2015  13:49

  惊蛰过后,土地涌动着春的气息。张向阳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季。3月10日,记者在宜丰通达农机公司找到了他。“我们合作社农机不够,这不又来订购了8台拖拉机、6台联合收割机。

  张向阳,是宜丰县同安乡金禾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禾成立两年,社员已达512户,水稻种植面积1.3万亩。张向阳直言:“农业的风险在于管理。我从医药行业转到农业,最愁的不是钱和物,而是农技员。

  去年,张向阳聘请了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梅胜芳、张国光为合作社技术顾问,后来又想尽一切办法,从其他地方聘请了56名在田间管理、农机使用和维修、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有专长的农技员。“可是尽管这样,还是远远不够。”张向阳一脸愁容地说道:“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合作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比如,我们新上了稻谷烘干设备,正在成立农机服务站、农产品加工厂,还将拓展其他产业。这就需要培训自己的技术人员,更要大量引进相关农业实用技术人员。

  桥西乡黄陂村的全国种粮大户邹忠明,也有和张向阳一样的烦恼。

  他翻开一本记事本说:“你看,这是春节以来的租田清单,已签了300多亩。去年我流转的水稻面积是3800亩,今年估计可达到4300亩。田越种越多,本来是好事,可是现有的4名农技管理人员却不够用了。如今,农业人才太难找了!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宜丰,有着这种“烦恼”的种植户越来越多,正成为粮食生产中的新常态,而这种新常态与水稻规模生产相伴而生。据宜丰农业部门统计数字显示: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多,水稻种植呈规模化发展。全县种植100至200亩的农户18户、200至500亩的14户、500至1000亩的9户、1000亩以上的4户。

  “这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国家农业政策利好驱动的结果。”宜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梅胜芳说。目前,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87家、家庭农场76家,土地流转面积17.61万亩。

  对于粮食生产中的这种新常态,张向阳有自己的理解:“农业生产形态越高级,产业链条越完善,分工就越细、越专业。作为种植户,要主动适应这种新常态,大力培训或引进各环节实用技术人才。

  记者也发现,在其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真烦恼”:如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可用劳力少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服务的“缺位”等。

  “作为农业部门,要主动适应这种新常态、新气象。”宜丰县的农业专家告诉我们,其实这几年,他们并没有闲着。一方面,积极发挥农技专家的科技服务作用,派出28名中高级农艺师对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另一方面,遴选了1130户科技示范户,1名基层农技员与10户示范户对接。2012年以来,县里还完善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每个乡镇建成农技综合服务站,招聘了142名农技员。这些人员在基层农技推广、植保防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不应讳言,由于管理体制、知识结构等原因,这些基层农技员还分担了乡镇部分中心工作,大多数目前只能做些常规性的农技服务工作。

  因此,张向阳、邹忠明等人迫切地希望,能早一天拥有自己专职的覆盖全产业链的实用技术人才,或者能从市场上解决这样的人才需求,以满足自身发展所需。

  “希望能早日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认定和扶持体系,为现代粮食生产创造人才条件。也希望农业主管部门可以发挥‘看得见之手’的必要作用,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现代粮食生产创造市场条件。

  “这些,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宜丰县农技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李自华心中一番感慨:“去年县里就加大了种粮大户专题培训、生产环节常规培训力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又提出,‘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相信粮农们的新‘烦恼’不用太久就会有破题之时!

  江西日报记者 胡光华 张 晶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