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搜科技创新搜索路 聚焦移动搜索

09.12.2014  12:25

  天生渴望自由、不喜欢被约束——这是汪溪对自己的个人评价。对于1976年出生的汪溪而言,大学刚一毕业即创业很难取得理解。“天生叛逆的人,很多时候就是想做些事情证明自己。”汪溪说。其实他选择创业,对此正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宜搜亦然。作为汪溪创业路上的第二家公司,宜搜无论是创建还是发展,都与对手有迥异的差别。这家2005年成立的公司,从最初便聚焦移动搜索,可谓该领域老牌企业,而在那时,苹果手机还不知为何物,使用手机上网的人也屈指可数。

  时至今日,移动互联网如奇迹般迅猛普及,宜搜亦发展得风生水起。相比同样拿到融资的同行,宜搜不但是存活最久的,也一直以率先起步的优势遥遥领先。在数家知名第三方机构的排名中,宜搜一直稳居移动搜索亚军。

  “未来宜搜还将做无框化的搜索产品。”面对现有成绩,汪溪更是一语惊人。对于传统的搜索引擎而言,搜索框无异于产品核心,而汪溪为宜搜规划的未来,势要彻底颠覆搜索行业的现有模式。

  汪溪和宜搜要做的所有事情,只是源于对最初梦想的坚持。

    “我差点还没毕业就出来创业了。”提起自己当初的创业经历,汪溪总流露出一股自豪的语气。

  汪溪1998年大学毕业,1999年便开始创业。在此之前,他的人生轨迹总是被设计好的:文理分科一定要学理,大学志愿也都是父母填报的。尽管在外人看来,从汪溪当时就读的直属央行院校的经济学专业毕业,进入金融领域,是相当完满的人生,但最终汪溪选择了叛逆。大学一毕业,他就去了深圳创业。

  1999年,刚刚被互联网浪潮席卷的中国创业者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投身这一新兴领域。那时,马化腾准备将ICQ变为QQ,新浪、搜狐还努力自我改造为门户,雅虎搜索独占鳌头……大家都盯着PC这个神奇的屏幕,希望能在这块战场上有所作为。

  汪溪却继续选择了叛逆,他将目光投向了移动互联网。在他看来,使用手机上网是个革命性的东西。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尽管早期的移动互联网条件很差。最早是CSD手机拨号上网,即WAP上网,速度慢,且无法实时在线,直到后来才出现了GPRS。但这丝毫不影响汪溪对新产品的研发激情,2000年初,汪溪所在团队推出社交产品“棉被悄悄话”,引发巨大反响,被誉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上的第一个社区”;随后,汪溪又推出中国第一首四和弦彩铃《赛马》,下载量超过500万次。4年内,汪溪创立公司的市值翻了4000余倍。

  到2005年,随着中国互联网领域逐渐由蓝海变红海,汪溪对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产生了新的想法。于是,他一方面选择卖出公司,成功掘金,另一方面,在判断出未来移动搜索将成为爆炸点的前提下,他成立了宜搜。而进军移动搜索领域,是由于当初汪溪看到,没有什么搜索引擎,能给予用户足可称道的移动搜索体验。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宜搜最早的一款产品是现下流行的O2O式的。“那个产品是基于位置和信息的,我们将所有互联网上的信息加工整理,并呈现在搜索平台上,从用户层面来看,就可以搜索周围的吃喝玩乐。”但当时要做本地信息化搜索服务非常艰难,当时手机上是步行导航,精确范围只有3米,根本测不准。汪溪的团队为此想了各种办法:基站发射、网关……但都定位不准。后来,基于J2ME的手机网站,宜搜做了搜索引擎——这是宜搜的雏形,也宣告了宜搜从O2O产品到移动互联网网站搜索的转向。

  自此,宜搜正式走上了移动搜索道路,行至今日,成绩斐然。

  截至2013年,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手机搜索用户达到3.6亿,其中,33.3%的手机搜索用户首选百度,宜搜排名第二,占比20.4%,其他搜索引擎各有增减,搜搜、搜狗、谷歌、360、有道分别占比14.1%、7.5%、3.6%、4.1%、2.2%。

  实际上,在移动搜索领域耕耘9年的宜搜,其行业二把手的位置,已经稳坐了数年。目前,宜搜拥有当今最为先进的无线数据应用技术和搜索技术,通过运用和整合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提取、分布式计算、全文检索、人工智能、数据挖掘、中文分词等高新技术,足以提供高度智能化的数据检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