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主动作为推动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

21.04.2014  17:35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21日电(程迪 聂妍婧 骆开提)赣西地区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发展任务繁重等问题。为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探索发展新模式,加快区域升级,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日前,首届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区域合作会议在宜春召开,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把赣西打造成江西经济的重要增长板块,已上升为全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作为赣西地区地域最广、人口最多、总量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宜春市在赣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宜春市委书记邓保生说,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对新战略、新形势、新机遇,宜春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勇挑重担,主动加压,积极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强化区域合作对接,探索“两型”社会改革,加快经济转型。

     推动产业升级 规划建设临空、高铁经济区

    近年来,宜春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宜春经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不高,单位GDP能耗较高,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源的消耗。根据宜春市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宜春的三产比为15.40:55.22:29.38,服务业占比虽然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但依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处于全省较低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有631.9亿元,排全省第四,只相当于南昌的一半左右;锂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煤炭、陶瓷、竹木加工等资源性产业比重较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大。

    《若干意见》提出,赣西地区要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宜春市要建设成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和地毯经济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内知名的养生休闲目的地。围绕这一发展定位,宜春提出将抓牢产业升级这一核心,从三个方面突破和提升:

    ——工业升级方面,紧紧围绕5年打造5个千亿产业、6个千亿园区、10个百亿企业,力争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元的目标,加快升级步伐,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锂电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电子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加快引进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改造提升绿色食品、建材、盐化、纺织服装鞋革、花炮等传统产业。

    ——农业升级方面,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抓好上高15平方公里绿色食品产业园,万载、樟树、上高赣西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创建好30个5000亩以上农业产业化基地。推动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万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升级,支持袁州区、丰城市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粮食、畜禽、油茶、毛竹、花卉苗木、有机富硒农产品等六大农业重点产业发展。

    ——旅游服务业升级方面,加强与湖南、湖北和南昌、萍乡、新余等周边旅游市场的对接合作,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构建“双核三线四游”格局。通过3—5年努力,实现打造两个国家5A级景区、申报1个世界文化遗产、创建1个世界温泉名镇,旅游经济主要指标“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挺进全省第一方阵。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引进高端物流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打造区域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努力提升商贸水平,促进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抢抓明月山机场通航和沪昆高铁即将开通的机遇,规划建设好临空经济区和高铁经济区。

     强化区域合作对接 合理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若干意见》提出,赣西地区要成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邓保生说,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宜春市将强化城镇化建设这一动力,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是加强城镇规划引导。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配套、分工协作的原则,做大中心城区规模,引导城区与毗邻县(市)或周边乡镇融城发展,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

    二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统筹老城区改造、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实施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园林、环境保护、住房保障类项目建设,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人防、消防、环境卫生等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城市功能和承载容量。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编制宜春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

    三是强化区域合作对接。主动与新余市、萍乡市对接,充分发挥宜春市策应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功能,推进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城镇规划、城镇管理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四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分层设计、分段实施的思路,统筹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推进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网络向乡村延伸。落实促进镇村联动发展的扶持政策,推进示范镇(重点镇)建设;落实户籍改革制度,促使进城务工人员有序转变为城镇人口。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衔接机制。

    积极创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 “两型”社会改革探索破题

    建设“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我省对赣西地区确立的战略定位之一。宜春将如何破题,争取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邓保生说,宜春将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彰显“两型”社会建设这一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全市创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支持丰城市申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支持丰城市和樟树市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将“丰樟高”(丰城、樟树、高安)打造成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的要求,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创建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

    二是加强生态系统建设。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加强保护与建设,提升生态功能;推进全市和靖安县分别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县;推广靖安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依托昌铜高速沿线优美生态,打造赣西生态走廊;强化环境监测治理,加快防污治污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建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三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产业准入和提升机制,严把企业准入关,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实重点行业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节约水、电、煤、油、气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激励约束机制改革;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展节能节水产品补贴试点、水生态文明试点;研究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探索排污权价格体系,适时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创新土地管理制度、耕地保护模式和土地市场机制,提高集约节约用地水平;探索建立适应“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监督考核体系。

    “在机遇面前,我们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必须鼓足干劲,奋发进取,在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展现出应有作为。”邓保生说。为此,宜春市提出,要努力建设文明幸福宜春,把宜春建设成为全省工业重要支撑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县域经济引领区、中部地区宜居城、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力争5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农业产业化综合产值、服务业增加值过千亿,经济总量挺进全国百强、全省第一方阵,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