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分界村: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让村庄乱到美

25.03.2015  22:21

    养猪废水为苗木浇灌,榨茶油废渣发酵成海鲜菇……这是记者日前在宜春袁州区西村镇分界村看到的生态美景。这个过去还是污染大、荒山多、环境乱的山村,经过五年的变迁,如今已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瓜果遍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并迈进了省级文明村行列。日前,记者对这个由穷到富、由乱到美的村庄进行了一番探访。

  分界村位于宜春袁州区最西面,一条能将整个村走遍的宽阔水泥路,像一条白色绸带镶嵌在村中的绿野翠树中。该村共有25个村小组3600人(860户),这里像许多农村一样,都有着养猪这样的传统产业,但是远离村庄的养猪场坐落在没有人烟的山坳里,没有异味也没有污水渗出。

  在分界村,还有一个很吸人眼球的海鲜菌菇自动化生产线,当一大堆原料经过粉碎、搅拌、输送、接种、培养等过程后,就成了一瓶瓶漂亮精致的海鲜菇,这种风靡国外的有机食品在国内市场卖到10元/斤。记者在现场看到,从培育到出菇,平均一天可产出1吨左右,利润就达5000元。据投资该村开发高产油茶林的江西星火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平告诉记者,选择分界村开发高产油茶林,这只是企业产业链的一环。已开发的1500亩油茶基地已栽种了100余个品种的高产油茶,年产值达2000万元,成为国家林业局认定的“全国油茶科技示范基地”。

  刘小平说,为从资源循环利用上找利益空间,经考察认证,引进了这条用油茶废渣生产海鲜菇的自动化生产线,能使整个油茶产业附加值大大增加。

  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也使分界村村民得到更多实惠。如今,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都返乡种油茶,大约有500个劳动力投入到油茶栽种,过去荒废的油茶山都成为赚钱资源。还有不少人到深加工企业就业,仅此一项年人均收入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