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24.05.2016  10:40

  宜春是全国28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所辖10个县(市、区)中有8个被列为国家产粮大县,其中丰城为超级产粮大县。全市常年稻谷产量80亿斤,占全省的1/5,稻谷收购量40亿斤,占全省的1/4,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超过50%。 全市有基层国有粮食库点259个,粮仓2019座,其中八成以上的粮仓建于1997年以前,破损严重,大部分又地处集镇中心,改造扩建受限,有效仓容不足。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连续启动托市收购,仓容压力进一步增大。 面对压力,我市积极探索,在保证粮食安全、方便群众卖粮、提高企业效益与助推城镇化建设等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子。2014年底,市粮食局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

  创新,提质扩容确保国家粮食收储安全

  4月的宜春大地,处处生机勃勃。 为改变粮食仓储设施落后的面貌,我市从2014年3月开始,在全市整体推进基层国有粮食企业“退城(镇)进郊”粮仓新建改造工程。我市坚持“以退为主、退扩结合,优化网点、撤并结合,保证仓容、建改结合”的原则,重新规划布局全市基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网点,不搞零敲碎打,坚持整体推进,从全市地处集镇中心的基层国有粮库中选择亟须改造的89个库点进行新建改造,新建库点70个,撤销合并库点19个。全部工程完成后,总仓容将达到50亿斤,其中符合现代储粮要求的高大平房仓占70%以上,节约土地1000余亩。

  为策应政府发展“绿色有机、富硒”农业战略,我市在把新建粮仓全部建成堆粮高度6米以上的高大平房仓,库区绿化覆盖率在30%以上,库区主干道宽度和仓间距离不少于20米,并在配足配齐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等科学保粮设施的同时,推广应用绿色生态科学保粮技术,确保绿色有机、富硒粮食在收购入库后不被污染,以保持品质、做响品牌。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库点35个,建成新型高大平房仓100多座,仓容8.26亿斤,在去年粮食收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解决了粮食收购仓容紧张的问题,确保了托市收购顺利进行,保障了老百姓的利益。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可投入使用新建仓容6.66亿斤,其余符合退城进郊条件的库点正在积极准备前期工作,有望在今年陆续动工建设。

  协调,以退为进实现企业效益与城镇发展双赢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土地已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瓶颈。宜春八成国有粮库地处集镇中心,大量的仓库、厂房和土地被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城镇形象。该市通过实施“退城进郊”粮仓新建改造工程,将原来处于集镇中心的旧粮库整体搬迁到城镇郊区,旧粮库拆除后空出的土地由当地政府拍卖,给城镇化建设腾出了空间,有利于改善集镇建设,提升集镇品位。 全市“退城进郊”粮仓新建改造工程启动后,该乡筹集800万元在离集镇1公里的荒坡上建起了新库点,又投入150万元在原址建起了这个占地9亩的群众休闲广场,集镇环境大为改观,剩下的10多亩用来开发的土地价值得以提升,前期投入的近千万元资金也有了着落。

  建设一个仓容1000万斤的粮仓,需要资金300多万元,建设一个仓容5000万斤的粮库需要资金1500多万元,粮食企业自身和地方财政都难以承受,也没有积极性。我市以退为进,以旧换新,利用土地差价解决建设资金,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粮食企业的积极性,有效盘活了基层国有粮食企业闲置资产,也为新型城镇化注入了活力。据估算,整个工程全部完成后,可腾出集镇中心土地近3000亩,土地价值超过20亿元。

  新建的粮仓全部配备了地磅、输送机、鼓风机、除杂机、扒粮机和粮食质量检测仪器等,并运用电子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等手段进行管理,管理更加规范了,既节省了对旧仓的维修资金,又节省了劳力成本,企业效益自然就提高了。“老旧仓库一方面隔热和密闭性能差,碰到下雨天,上漏下湿,损耗很大;另一方面设备不齐全,大型机械无法操作,成本很高。”说起以前的粮仓,奉新县赤岸镇粮食购销公司城下粮站站长帅春海滔滔不绝。城下粮站去年新建了4座高大平房仓,已经全部装上了秋粮。按照库容1000万斤/座计算,每座高大平房仓每年可节省三分之一的费用,节约费用在1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