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独辟“绿”径迸发新活力

18.10.2015  09:57

  本报宜春讯 (江西日报记者钟瑜)《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出台后,宜春着力推进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将其打造成为宜春的名片、江西的样板、全国的亮点。这是宜春树立生态文明标杆,独辟“绿”径将自然山水的“绿色效应”向产业延伸,物化为转型升级新推力的一个缩影。

  绿色发展水平的高低,是检验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标志。该市决定全力打造“循环区、绿色区、生态区”,即打造“循环区”,做强丰樟高,走循环经济之路;打造“绿色区”,做大袁上万,走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生态区”,做美昌铜高速沿线四县,走生态发展之路。“三区”战略,为宜春经济转型发展标注了新的坐标。

  绿色发展呼唤政府的绿色领导力。宜春各级领导大力开展“净水、净空、净土”行动,把源头、重监管,强减排、控总量,重环评、促发展,打出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该市严控工业排放,严抓流域整治,严查农业面源污染源,严禁大气污染。同时,加大对1400多个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力度,展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活动,优化水生态环境,加大林业资源保护力度。如今,宜春境内7条主要河流均达到饮用水标准,10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均达到国标;拥有国家级生态县2个、省级生态县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2个、省级生态乡镇90个;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绿色增长,宜春处处涌动着科学发展的滚滚热潮。该市围绕“5个千亿元产业、6个千亿元园区、10个百亿元企业”的奋斗目标,加快上高绿色食品工业园、丰城循环经济工业园、万载有机食品加工产业园等绿色产业发展步伐,并大力改造提升建材、盐化工、纺织服装鞋革、花炮等传统产业,积极孕育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推进正威集团、SK集团、港中旅等绿色低碳项目的跟踪对接,新增新希望集团30亿生态循环经济园等29个高科技项目,催生绿色发展“巨能量”。此外,该市生态旅游和有机农业风生水起,今年前8个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40.24%;绿色有机农产品总数达406个,占全省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