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留住濒临消失的城区古井

10.10.2015  09:11

  本报宜春讯 (江西日报记者钟瑜、邹海斌)七眼井泉水清清,“南池涌珠”清泉汩汩……这些散落在宜春城区的古井,犹如一颗颗被擦亮的明珠,重现古井神韵。9月28日,记者从宜春中心城区古井保护利用工程指挥部获悉,该市正在对18口濒临消失的城区古井进行修缮和保护,传承古井文明,留住城市里的乡愁。

  莹媚如春,饮之宜人。古时的宜春,因泉而得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供水系统的发展,这座城市中的古代水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些被毁和废弃。为留住濒临消失的古井,去年11月,宜春启动中心城区古井保护利用工程,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宜春城区古井保护规划方案》,安排200余万元财政资金,专项用于古井修缮保护。该市按照“尊重历史,原汁原味”的原则,对18口城区古井进行修缮和保护利用,实现古井与市民生活、旅游和谐融合,打造靓丽的古井文化名片。

  城市建设拆迁,古井保护先行。在宜春最大的棚改片区黄颇路,市文物部门在黄颇路拆迁前进行古井普查,对这里的5口古井进行了封盖处理,避免古井在拆迁中被毁。“南池涌珠”(珠泉井)是“宜春八景”之一。为留住这一口古井,市政府专门协调沪昆高铁项目部,让高铁改建“门字墩”,避让、保存珠泉古井。去年底,宜春投入财政资金,请专业设计施工队伍修缮珠泉古井,新建了珠泉亭和“南池涌珠”古井广场。

  讲好古井故事,让古井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居民们在七眼井打水,边洗衣服边话家常,怡然自得。这样的百姓生活图散落在宜春各条小巷深处。同时,灵泉池、一眼井、泉塘井、东城巷井等古井修缮后环境大为改观,古井泉水可饮用亦可洗菜洗衣。为让古井更有生命力,宜春市文物部门搜集整理城区古井的故事、传说,请大学教授设计古井文化墙,让每一口古井都会“说话”。

  百姓呵护古井,不舍一丝乡愁。昌黎巷古井泉水甘甜,冬暖夏凉,是昌黎巷居民心中的宝贝。在昌黎巷租住了25年的孙荣秀说,大家很爱护这口古井,每年都会自发清洗古井两次,20多年不间断。日前,昌黎巷居民自发捐款,义务投劳,在古井旁挖了一道3米深的防渗沟,浇筑水泥防止污水渗入古井。据了解,除了黄颇路片区和泉井头的四眼井等待修缮外,宜春城区12口古井已全部清洗了一遍,古井修缮、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面貌焕然一新。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