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道路运输发展亮点纷呈

24.02.2016  10:51

  “出门走上水泥路、抬脚迈上公交车”。如今宜春不少城乡居民正亲身感受到“城乡公交一体化”带来便利和实惠。“十二五”期间,丰城、樟树、高安所有乡镇及袁州区五个乡镇全面实施城乡道路客运公交化,实行地方财政补贴、1至3元的低票价运行。丰城、樟树被列为全省镇村公交试点县市,镇村公交开通率达100%;高安实现了9个乡镇镇村公交客运网络全覆盖,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广泛称赞。五年来,宜春市道路运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道路运输发展硕果累累、亮点纷呈。

  建成农村客运站38个

  宜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累计争取部、省补助资金近1.18亿元,建成综合客运枢纽站1个(宜春汽车东站),一级客运站1个(宜春总站),二级客运站4个(奉新站、铜鼓站、宜丰站、高安东站);建成集客运、养护、路政、运政、小件快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19个,农村客运站38个,农村候车亭570个,改变了客运设施滞后的局面。

  初步形成辐射全国的运输体系

  宜春发展现代物流企业20多家,初步形成一个以干线运输、区域配送和城市配送三级联动,辐射全国的运输体系。宜春汽运公司先行先试,农村物流试点实现新突破:推行“宜运超市直通店”,将农产品销售、农村物流等服务与农村客运有机结合;与国家重大助农项目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正式开展合作经营,全面承接万载农村淘宝服务中心50个村级服务站的商品流转运输业务;同时利用“运邮结合”模式发展快递延伸业务,解决农村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2015年,全市拥有货车数、总吨位数,相比2010年分别增长28.7%和39.8%。

  全市拥有公交车655辆

  “十二五”期间,宜春中心城区共增开公交线路9条,公交线路城区道路覆盖率达到80%以上,总里程达到449.4公里,平均每年递增6%;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GPS智能化调度系统、3G视频实时监控系统,提高了公交车的准点率和出勤率;中心城区在全省率先建成了111座电子公交站牌,减少了市民乘公交车盲目等待的时间。2015年底,全市拥有公交车655辆。其中,宜春中心城区拥有城市公交车322辆,新能源公交车145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总公交车数比例达到45%。

  二类以上维修企业217家

  截止“十二五”期末,全市共有二类以上维修企业217家,机动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达到7000余人,年维修量达20余万辆,基本形成了以一类企业为龙头,二类企业为骨干,三类企业为补充的多功能、全方位的市场格局,为机动车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所有二类以上修理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车辆修理全过程实施监控,进一步保障维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