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实体店关门不仅仅和电商冲击有关

13.11.2014  13:04

  上海实体商店正在被网络商店挤压。11月11日,记者从上海市政协获悉,上海市政协经济委会同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日前完成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商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草案)》课题组在调研中注意到,网络消费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创造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对线下消费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内外资企业关闭门店的情况。(11月12日《东方早报》)

  不独上海,电商对实体商店的冲击,在中国已经持续好几年。特别是最近一两年,因为实体店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线上和线下的商业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实体店感觉到日子不好过,甚至被迫关门。从这个层面而言,上海市政协经济委会同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调研报告有一定道理,但电商的冲击影响到底多大,却需要进一步商榷。

  中国房地产开发总量近年来一直维持高位,其中商业地产的比重也很高。包括旧城改造的推进,在商业本身就相对繁华的老城区,新增商业体量也在继续增加。总体而言,中国所有城市的商业地产总量增加都很快,在局部,一些城市的商业体量可以说是井喷,超过了正常的需求。因此,哪怕没有电商的竞争,出现实体店经营不下去的情况,其实并不奇怪。一些定位不准、经营不好的店,本身就无法生存下去,有了电商不过死得更快。

  商业体量大幅攀升的同时,如果城镇居民增加很快,或者公众收入增幅较大,也可以制造更多的内需。但中国城镇化的速度相对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而言,却没那么快。并且,公众的实际收入增幅有限,各种压力,包括房价支出还很大,也就阻碍了内需的大幅增长。

  另一方面,因为户籍改革推进不力,表面上我们的城镇化率超过了50%,但其中很大部分人并未真的在城市落地生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落户的比例依旧不算高,一个漂泊的民工和城镇居民比起来,即便收入差不多,但其在城市的消费相对要小。因为他在城市挣钱,但却被迫要把大部分钱存起来,寄回或者带回老家,这也就影响了他们在城市的进一步消费。

  另外,所谓电商的冲击导致实体店受挤压,很大程度上说,不仅仅是因为电商相对的价格优势所致,而是实体店自身的成本无法降下来。怎么讲?经过十多年的狂奔,中国城镇的房价都较高,这就决定了实体店的房租成本无法降低。加上其他成本,在电商面前,实体店价格上的优势至少也就越来越少。这不能怪实体店的经营者,而是中国房价突飞猛进后的必然结果。

  还记得去年11月11日晚间,马云接受媒体采访谈及,2012年他和与王健林曾约定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市场份额占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个亿。马云称,如果王健林赢了,那就是我们的社会输了,如果房地产一直是我们的经济支柱,我们将输掉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马云此论的逻辑是,当更多人选择网购时,传统商业的销量或占比就会下降,进而商业地产价格就会降低,也就会影响到土地价格,如果地价下调,住宅价格理论上也就有更多下浮的空间。

  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每一个环节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房价和物价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其中也许包括因为有电商的竞争,物价、房价确实可能如上文分析的受到影响,于是便宜点。但电商的物流、仓库、人力等成本,也受商业地产价格、房屋和土地租金成本影响。不过,有一条是一定的,随着正常的商业竞争(既包括线上的电商,也包括线下的实体店之间的互相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对消费者就会更有利,商业服务也就会进一步提高。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消费者不是有利吗?何必太在乎有些店,不管它是电商还是实体店,竞争不过对手而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