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静:实名举报学术造假重点在“恩怨”还是“打假”?

07.08.2015  10:44

  日前,地处武汉的江汉大学教师姚振强,在网上实名举报该校法学院院长李卫东学术造假,相关网帖引发网友热议。姚振强告诉南都记者,举报并非出自个人恩怨。李卫东回应南都记者称,此事学校正在调查,暂不便表态。据悉,近日李卫东刚被公示拟任江汉大学副校长。(8月6日《南方都市报》)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陈旧的科学文化知识已经满足不了21世纪的需要,所以,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都需要“再学习、再深造”,不断进行自我知识与素质的提高。只有自我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此,各机关单位都要求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通过“再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提升,让自己的简历充满色彩,以便与党员干部、教授的身份更相符。但是,这对于部分党员干部来说,似乎有些困难。所以,他们便为了职称、工资等进行“学术造假”,只为获得名利等虚无缥缈的东西。

  之前,就有网友举报,四川医科大学,也就是原泸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田耘“编造假论文换取教授职称和行政岗位”。可以说,教育者“论文学术造假”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日前,武汉江汉大学教师姚振强,在网上实名举报该校法学院院长李卫东学术造假,相关网帖引发网友热议。姚振强表示举报并非出自个人恩怨,而李卫东却说,姚的举报时间有所考究,自己不便置评。

  笔者认为,无论是系个人恩怨,还是为了维护正义,既然姚振强敢于实名举报,网贴的内容就是有一定根据的。针对此事件,我们暂且不论谁是谁非,关于学术造假这一现象就很值得我们警惕。在笔者看来,这似乎是在警示我们学术道德出现了严重偏差。作为大学教授如果论文都造假,还如何为祖国下一代培育人才?祖国的未来真的令人堪忧了。

  所以,笔者认为,当前熄灭“干部简历、论文学术造假风”将会成为我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造假问题,必须清除官本位思想。因为官本位思想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它会烘托出不诚实的官员。为此,在发生干部简历造假事件后,要在审查环节上下功夫,看看是谁审核了造假简历的干部、提拔了这名干部、为什么没有查清简历问题、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关系。因为简历造假往往都有一个利益链条关系。其次,要强调注重实绩的标准,对干部的任职、辞职还要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价机制。同时更要让干部简历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免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