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积极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07.07.2014  18:29

为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吉水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面积达3447亩。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保护了该县耕地,盘活了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促进了城乡居民同步发展。

领导重视,部门协作

该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发改委、县等单位主要领导以及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发了《吉水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方案》,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每个乡镇作为项目业主单位,县国土局、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职责。

积极申报,科学实施

该县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 2011年该县增减挂钩项目在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基础上进行包装,申报面积达779.16亩。2012年申报了吉水县八都镇等五个乡(镇)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吉水县乌江镇等十四个乡(镇)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实施面积达1275.87亩。2013年该县向省国土厅申报了吉水县盘谷镇等八个乡(镇)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吉水县阜田镇等十一个乡(镇)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两个项目面积1391.97亩。该县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由国土局牵头负责指导乡镇做好项目规划编报、招投标、施工设计、监管、项目验收、检查督促等工作,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实施。

把好关口,确保质量

该县在实施增减挂项目时把好“六关”,一是把好选址关。选择群众基础好、积极性高、村级干部得力,能落实耕种的地块。二是把好测量关。选派有经验的干部全程跟班,确保每一条线状地物、每一个高程等与设计预算相关的数据相吻合。三是把好摸底关。了解清楚项目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确保群众耕作方便。四是把好规划关。始终遵循水系→交通→土地平整→其他工作依次考虑的原则,把解决水源灌溉和道路建设作为项目实施关键来抓。五是意见关。充分征求当地群众及各相关部门特别是水利部门的意见。六是把好审查关。为使设计符合当地实际和风俗民情,对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稿仔细审查。做到“四个确保”,暨确保每一田块的灌排,确保水土不流失,确保每一村庄与外界的交通畅通,确保农田的机械化作业。

因地 宜,突出特色

吉水县在实施增减挂项目时充分结合峡江水利枢纽移民工程、工矿废弃地整理、农村宅基地的整理等工程推动项目的实施。如该县八都镇结合峡江水利枢纽移民工程,推动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近几年,峡江水利枢纽库区移民工作是八都镇政府的一个重点工作,该镇利用移民搬迁或后靠后留下的旧房(移民住进了新房后,旧房却成了危房,旧村庄就成了废弃地),增减挂钩项目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增减挂钩复垦工程实施后,老村庄成了一片沃土,移民新村的视野豁然开朗,既增加农户的耕地,又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绝大部分当地村民的支持与肯定。乌江镇充分地利用了本辖区范围内的废弃工矿用地,减小了拆迁的难度和工程量,把有限的包干经费用在了点子上。该镇利用废弃砖瓦窑整理出的耕地与周围原有良田连成一片,既实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又为建设美丽乌江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