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实验室规模核燃料后处理热试验成功

04.11.2015  19:50
 

   2015年10月25日22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首次热试验顺利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在实验室成功完成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全流程热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顺利得到铀钚产品,成功验证了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先进无盐二循环基础流程,为该流程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确立了“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核能发展战略,坚持闭式核燃料循环技术路线。乏燃料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的关键环节,可以将乏燃料中的绝大部分铀钚回收再利用,在减少核废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铀资源利用率。热试验是后处理技术研发中最重要也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为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作为我国重要的核燃料后处理研究平台,是一个集先进设计理念、先进工艺流程和先进系统设备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科研设施,2003年原国防科工委批复立项,2008年开工建设,2014年通过国防科工局验收。

  9月1日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启动,累计运行420小时,先进无盐二循环后处理工艺流程运行稳定,试验关键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本次热试验是以辐照后的动力堆核燃料元件棒为试验对象,包括元件剪切、元件溶解、铀钚共去污分离、铀纯化循环和钚纯化循环五个环节,全程实现机械手远距离操作。

  先进无盐二循环流程是原子能院历经二十余年自主研发的后处理工艺流程,多项关键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近10个奖项。相比传统的Purex流程,先进无盐二循环流程以“经济、安全、废物最小化”为目标,通过“无盐”技术的应用,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废物量,提高了铀钚分离系数,充分体现了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此次热试验表明我国在自主掌握后处理核心技术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是我国闭式核燃料循环体系建设的重大技术突破。

 

来源: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