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刺绣:把中国书画艺术和刺绣艺术精妙结合

13.03.2016  07:03

     (江西广播网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南昌,有一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纸刺绣的传承人。他把中国书画艺术和刺绣艺术精妙地结合起来,开创了宣纸艺术刺绣流派。江西台记者汤云柯报道。
   走进江西省玉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幅长12米、名为《七门风俗图》的刺绣作品让人眼前一亮。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千两百多个人物,再现了古代南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是用针线在宣纸上“绣画”出来的。这种独创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发明人就是今年62岁的顾玉纯。
   上个世纪80年代初,顾玉纯萌发了用刺绣来表现传统书画艺术的想法。【录音:中国的书画艺术在宣纸上保留下来时间是最长的,没有任何一个艺术能够在纸上保留这么长的时间。我就突然想起来,在纸上能够绣出画的话,那不是很好吗?】
    他多次来到中国宣纸的故乡——安徽省宣州市,向制造宣纸的老师傅学习,经过几十次的失败,顾玉纯终于制作出了具有足够韧度和厚度的宣纸。
【录音:这种刺绣纸呢,就跟我们市面上那种宣纸是不一样。我们现在纸是要求很柔软。】
经过昼夜攻关,宣纸艺术刺绣独有的色线也“出炉”了。
【录音:从黑到深灰到淡灰到白等等。比如说深灰又要三个颜色,深、中、浅。就是每一个颜色要有三组。39种这种色线就要染制。】
2006年,经过整整三个月,顾玉纯用针尖在宣纸上绘就了第一幅“水墨丹青”。【录音:第一幅作品就是八大山人的《双鹰图》。我们宣传江西的赣文化,就取材于这样国内最高水平的作品,来作为我们的创作素材。】
这种刺绣工艺和传统水墨艺术的完美结合填补了中国刺绣史的空白。顾玉纯用针尖绘就水墨丹青,获得国家专利,并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的银奖。
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家吴印水十分欣赏顾氏宣纸艺术刺绣的作品。
【录音:这是一个独创,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这个浓淡之分、层次感都绣出来了。它的发展前景非同一般。”】
现在,顾玉纯一边在为参加4月举办的2016年台湾国际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精心地准备作品;一边加紧研发刺绣和某种材料的结合体。
【录音:靠什么信念支持到现在?直率地说,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种文化艺术,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它也符合我个人的一种文化修养跟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