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第状元府古迹今难复 老南昌失传古地名背后的故事[图]

11.04.2014  20:49

  中国江西网讯 “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条半街九十九巷”,探访南昌古地名勾起了读者追思年久文化之情。近日,本报征集令成功征集到一批读者感兴趣的话题,记者细数下来,有不少都和古地名有关——“宫保第在哪儿?”“状元府还在吗?”“南昌是否有寻龙巷、花街子巷、鸣絃巷?”、“希望多写写老地名的传说”……近日,记者通过走访,试图还原部分遗失的古地名,探究当地的故事。

古图显示宫保第与状元府的位置和距离

  宫保第位于沐英城以西

  大约在几年前,有一位老南昌创作了一首南昌地名歌,歌中说道“蒲扇行、宫保第,普贤寺巷普贤寺”、“六眼井接状元府,谢家巷南接厚福”,都大致点出了宫保第和状元府的所在位置。但记者采访中却发现,关于这些老地名的记载,留存下来的资料已经不多了。

  在南昌市地名办,记者翻开南昌古地名资料时发现,关于宫保第和状元府的记载屈指可数。1926年的南昌古地图显示,宫保第位于古城西南交接的古城墙旁(当时南昌有7门,宫保第位于沐英城以西),看上去正处在城墙拐弯的角落边,向西北与东南方向延伸。宫保第北接蒲扇行,南接沐英城。记者目测古地图,宫保第当年的长度也不长,约在200米左右。

  而宫保第的文字记载仅在对石头街的解释中——石头街:在市区中部偏西南。南起船山路,北至南浦路,长946米,主街宽3.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据清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记载,因用麻石铺成而得名。1966年与庆云巷、二眼井、蒲扇行、宫保第、二郎庙、西沐英城合并统称红文街。1973年改称石头街,街侧有光明皮鞋厂。

  宫保第距离状元府约400米远

  按古地图记载,大约在宫保第东北方向400米左右,便是状元府。有意思的是,状元府状元府北接六眼井,南接谢家巷。它并不像别的地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有近60度夹角的曲线,呈现“V”字形,不仔细看的话,很容易误以为是两条同名的路。

  据南昌市地名办文字记载,状元府位于如今的象山南路上。象山南路南起前进路,北至中山路,长1557米,南段宽17米,北段宽30米,南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北段水泥混凝土路面。1926年南昌市全图自南向北分段标称厚福巷、谢家巷、状元府、六眼井。1984年复名象山南路。沿路有中国农业银行南昌市支行、医药大楼、樟树国药局、省赣剧团、高桥商场等。

  而记者几经查找,却始终没有找到读者所问的“寻龙巷”和“花街子巷”,这或可说明,至少在1926年,“寻龙巷”和“花街子巷”已经消失。南昌市地名办顾问陶端正告诉记者,鸣絃巷也是一条“失传”的老街巷,史料记载,其位于章江门附近,但少有其他文字记载。

  宫保第消失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建葆表示,“宫保第”这个词是由“宫保”和“第”组成。所谓“第”是指房屋、房子、宅第,是古时“府第”的简称。和一般的房屋不同,“第”在古代是有规格的,不是普通的民居。居住在“第”中的人也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有身份的,至少是进士以上的人才可以居住。而“府”则表示官府,衙门里的官员居住的地方称“府”,至少县令以上的人才能住的房子。

  “宫保”则是职务,有技术专长的人,有一定身份的人,称为“宫保”。关于“宫保”二字,百姓听得较多的是一种菜名——“宫保鸡丁”。在古代,“宫保鸡丁”是不进寻常百姓家的,这道菜大多时候都只出现在官宴中。而在当时,宫保第也一样非普通百姓所住。

  据史料记载,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南唐第二任国君李璟曾迁都南昌。为此,南昌有大型官员住宅并不足为奇。

  据了解,近几十年来,南昌城多处历史文化遗迹逐渐消失,其中消失规模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南昌历史文化遗迹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包括宫保第等历史文化遗迹在内;另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后,在南昌市进行的旧城改造项目中,也陆续拆掉了一些古旧建筑,如原址在翠花街口的宝庆银楼,胜利路两旁的老建筑物等。如今,当初的宫保第、状元府、鸣絃巷是什么样子,已难考证。

  讲故事

  宫保第:府第有三井,显家世显赫

  杨建葆表示,对于状元府,他没有太多印象,他认为,不管状元府设在何地,只要是出了状元的地方,人们就会称那为状元府了。而鸣絃巷,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一条经营乐器、展现声乐的街巷。也许当初章江门附近总有官员推进送出,而官场上的礼仪自古便有,久而久之,附近的百姓找到商机,鸣絃巷就孕育而生了。

  但对于宫保第,他却有很深刻的记忆——宫保第的房屋很像当年书院街的建筑,外立面是砖头,里面是木头搭设的框架,占地面积较大。南昌的宫保第一般是有3井的——府第内的天井越多,就象征着该户人家越富贵,宅子就越深。人们常说“一进侯门深似海”,就是由此援引而来。古代的皇帝住所则有9井,王侯将相只有7井,而巡抚、总督级别的(类似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府第则不超过5井。可见,能住三井,其家世也算显赫。

  皇殿侧:乾隆皇帝进破庙忍饥寒

  南昌的皇殿侧巷,南起中山路东,北至上营坊段,东通八一大道。全长200米,宽4.5米,水泥混凝土和麻石路面。南唐中主李璟曾建南都于南昌,并营建殿宇长春殿侧。地名原称皇殿侧。

  据传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巡游时,未带随从,微服私访。船到章江门码头,弃船登岸,他化成一位“相命先生”,进了城门。

  这天正值大年三十。白天天气晴好,乾隆不一会走过了万寿宫、翠花街、洗马池等大街小巷。晚上,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雪,寒气逼人。他便从洗马池向东疾行,走过洪恩桥(今称三道桥),就到了皇殿侧地段,看见一座破庙,这时的乾隆又冷又饿,就信步进庙。他忍受饥寒,正沉思间,突然从庙外闯进一人来。据传此人名叫王昌纪,是个贩卖纸扇的商人,因为欠了债银,不敢在家里过年,而跑到破庙来躲债的。两人随便寒暄几句,王听说乾隆说饿得很,便把随身带来的热红薯给他吃,还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棉衣给他披上。得知王昌纪躲债,乾隆说:“若先生不嫌弃,愿往府上一趟,让我在扇面上给你题字,保你卖个好价钱。如何?”两人到家后,王连忙生了一盆木炭火,又叫妻子煮了一大碗鸡蛋挂面,然后爬上阁楼搬下一捆折扇并同妻子退到内房等候。

  于是乾隆在每把折扇上都题了字,并根据他一天来的境遇和感受,还题了一些诗:久坐金銮宝阙间,山珍海味全食遍。岂知红薯味香醇,破庙避寒胜皇殿。为君须察民间情,江山一统万万年。随后每把扇子落款:乾隆亲题。这时天已亮,乾隆叫王来拿去卖,并交代每把扇可卖一千两。不久,王昌纪真的发了财,在庙边开了个扇庄。后来,王老板又捐钱把破庙维修一新,使得前来烧香敬神的人络绎不绝。可惜,这座寺庙和扇庄后来被一次大火烧掉了。不过“皇殿侧”的街名却一直传了下来。

  ■实习生李西湖、信息日报记者万里庆文/图

 

来源: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
编辑: 胡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