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发明宫颈癌疫苗 世界女性免遭恶性肿瘤涂炭

03.06.2014  15:27

  今年4月,中国女性宫颈健康促进计划——“贝壳行动”2014年妇女“两癌”防治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深入了解各国HPV疫苗的普及情况,呼吁社会各界关爱妇女健康。随后,科技日报、健康报等国内知名媒体对宫颈癌疫苗相关新闻进行报道,并呼吁“有一半‘中国血统’”的HPV疫苗能尽快在国内上市,造福千百万女性同胞。

  5月22日,宫颈癌疫苗的发明者、温州医科大学校友周健的家人赶赴温州,看望矗立在母校的周健铜像。“儿子,我来看你了。”92岁的母亲,搂着儿子周健的腰,将头轻轻埋进他的胸口,然后又举起手,轻抚他的脸庞。泪水从白发老人的眼眶溢出,滑落在脸颊。收拾完心情,他们与周健身前的同学、同事、合作伙伴,以及周健奖学金获得者和即将前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周健实验室学习的同学们座谈,共同纪念这位科学的巨人。

   首个疫苗 遏制癌症

  近日,中国科学家周建的座谈会在温州医科大学举行。HPV 宫颈癌疫苗公益短片《第一缕阳光》讲述了周健和宫颈癌疫苗研发的故事: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女性肿瘤第二位,被称为“危害女性健康的杀手”。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但是,知道了病因,去寻找解决办法,仍然是一个艰辛的历程。

  1982年本科毕业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周健对HPV的分子生物学产生了兴趣,并在1984年浙医大读硕士期间,开始HPV的研究,随后他通过在河南、北京、英国剑桥等地继续求学,成为该领域的专家。1990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免疫与癌症研究中心主任伊恩·弗雷泽教授的力邀下,周健和夫人孙小依前往昆士兰,研究人工合成HPV疫苗。

  1991年,周健和弗雷泽利用重组DNA技术人工合成了HPV的病毒样颗粒,并比美国早一年申请了此项专利。1999年3月19日,当其研究成果Gardasil(佳达修)疫苗全面开始临床试验时,42岁的周健积劳成疾突发肝病英年早逝。

  在周健的研究成果基础上,2005年底默克公司研制成功宫颈癌疫苗并于2006年6月在美国、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上市,截至2014年2月,已在132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接种超过1.44亿剂次。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在周健的纪念文集中亲笔作序,向合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疫苗的周健博士表示崇高敬意,称赞他“使全世界千百万妇女包括200万以上的澳大利亚妇女得以受益”。

  今年4月,中国女性宫颈健康促进计划——贝壳行动2014年妇女“两癌”防治论坛举行,HPV疫苗在中国的上市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我希望儿子的研究成果能够尽早用在中国同胞身上。”“当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女性朋友们能免于宫颈癌的病痛,我想,周健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周健博士的亲人以及同学们都表达了这个美好的愿望……

   周健博士(右)与伊恩·弗雷泽教授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