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家庭医生困局: 医生缺口较大 服务内容单一

25.06.2015  12:02
江西家庭医生困局: 医生缺口较大 服务内容单一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资料图

  核心提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市民有病先到社区首诊,从而推动“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全科医生人才缺口较大、居民知晓率低、上门服务内容单一等诸多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家庭医生制服务全面推广。

  我省下发的《关于推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底,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如何让“家庭医生”真正走进居民家中?专家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现象:居民积极性有待提高

  南昌市东湖区居民李大爷今年68岁,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自从签了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合约后,社区医生常上门普及知识,并做定期检查,现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段时间,他的“家庭医生”还专门给他打了电话,提醒他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免费健康体检。

  对居民来说,找家庭医生除了省时省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得到贴心的护理。很多慢性病是“三分治七分养”,日常护理调养对康复尤为关键。南昌市青云谱区京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自从有了“家庭医生”,一些行动不便、难以出门的老年患者能在家解决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免费享受包括慢性病治疗服务、治疗用药指导、健康体检等服务。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跟李大爷一样是家庭医生的忠实“粉丝”。“签约家庭医生有什么用?我身体挺好的,不需要。”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有病才找医生,没有病不需要医生。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前要对签约户家庭成员的病史进行了解,很多居民不愿意提供, 对于其所提供的服务也持观望态度,这加剧了推广难度。

  目前,南昌城区4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服务,10余万居民签约。对于一些居民拒绝签约,业内人士认为,这与多年来形成的就医习惯有关,“他们一直认为医院设备好、医护人员技术高,而家庭医生的医疗水平没法让他们放心。”

  窘境:签约服务走得有点难

  家庭医生签约“走得并不顺”与目前提供服务内容有限不无关系。“我身体不舒服,家庭医生能上门给我看病吗?”不少已签约的居民表示:感冒发烧时,很难请到家庭医生上门输液。

  南昌市一位医生坦言,他们平时更多的工作是应付门诊看病,不可能挨家挨户提供上门服务,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居民病情不稳定,会建议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治疗。

  对于医生来说,家庭医生并不是个好差事。“优秀的年轻医生多把这里当跳板,宁肯在大医院当跑堂的,也不愿在社区当骨干,流动性很大。”一位社区医生说,待遇偏低、工作繁杂、前途渺茫等因素,是社区医疗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也直接导致家庭医生陷入“赖人干不了,能人不愿干”的窘境。

  目前,南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核定编制岗位有1561个,家庭医生人数超过2000人,但仍显不足,家庭医生只限于为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不可能随时随地上门为所有患者出诊。很多时候,家庭医生只是起到一个健康管理,咨询解惑、提前预防疾病的作用。

  对策:完善家庭医生配套政策

  早在2012年,南昌市就推行了“家庭医生责任制”,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作为主要签约服务对象,提供疾病筛查、随访、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等服务。

  按照制度设计,家庭医生的理想模式是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为签约服务对象提供全程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建立起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分级诊疗机制等,从而改变目前居民得个感冒发烧也要往三甲医院跑的非正常状态。

  由于家庭医生主要承担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实行“零收费”服务,医生的积极性很难提高。专家表示,要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得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待遇,形成正向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医生选择基层。

  南昌市卫计委基卫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进一步出台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全面落实多点执业政策,健全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在此基础上,制定落实居民医保门诊报销、特殊门诊报销政策,发挥其对家庭医生制度推行的引导作用。

  江西日报记者钟金平廖晓生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