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家政成为“4050”人员择业的“香饽饽”

15.07.2014  18:40

      今年1至5月份,宜春市有1631人参加了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并通过家政培训走上了就业或创业道路,其中绝大部分为“4050”人员。

 
低门槛、高收入成为源动力


      “4050”人员普遍存在自身就业条件较差、技能单一等劣势,难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的劳动者,然而家政业的“低门槛”给他们带来了新的选择,同时,激励他们的还有“高收入”。爽直的王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曾在当地工业园区一棉纺厂工作,流水线、三班倒,很辛苦。每月工资加上加班费还不到3000元,妹妹当时在外做家政,每月的工资是她的两倍多。“做家政挺好的!我现在月收入有4500元,我妹妹做月嫂一个月达到8000多,相当于一个大公司的白领。”现年45岁,家住东门一社区的王女士非常自豪地说。上个月,王女士参加完当地就业部门和社区联合举办的家政服务员培训班后,在南昌找到了一份家政服务员工作,且还可以就近照顾念大学的儿子。


对“家政”业的认识逐渐职业化

 
      家政业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保姆”观念逐渐被摒弃,职业的尊重感也逐渐在建立。“做家政不丢脸,做得不专业才没面子!”在近期举办的一期家政服务员培训班上,刘女士现身说法。刘女士在南昌一个雇主家从事家政服务工作,雇主夫妇是大学教授,对她很好。但是,她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够,心里总有紧迫感,希望有机会能充充电。这个月雇主刚好出国,就赶过来培训了。在宜春,许多长期待业的社区大妈们纷纷走出家门参加家政培训,干上了家政服务这一行。

 
市场需求造就了巨大的就业空间

       
      社会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必然趋势,为家政服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地引导和促进该市家政服务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广大从业和有就业意向人员,成为宜春市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该市劳动就业部门与妇联、社区等部门、团体密切加强协作,紧紧抓住这一市场契机,积极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多种措施,扶持家政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吸引更多城乡劳动者投身家政行业创业或就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宜春市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