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公务员情结”有何不妥?

16.09.2015  11:05
原标题:周晨希:家长“公务员情结”有何不妥?

我希望孩子大学的时候能够当班干部或者进学生会当干部,将来考公务员”。9月11日,在武汉工商学院迎新现场,一位来自广西的学生家长对校方说。当天,该校随机走访的100名新生家长中,72%的学生家长希望孩子能成为公务员。(9月14日荆楚网)

学而优则仕”是根深蒂固的“为官情结”;“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的“稳定情结”; “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享乐情结”,无不成为“公考热”的助推器。“万人争过独木桥”在就业压力的左右下无法理性回归,如今家长的“公务员情结”该如何解读呢?

家长“公务员情结”,是家长意识强制灌输的表现,是限制子女自由成长的权利,是扼杀孩子建立个性,培养兴趣爱好的强制行为。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希望给子女最好的生活,能够安排好子女的未来,一帆风顺的过安逸的生活。然而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是多少?不能自主选择的孩子,如何能够欣然的接受父母所谓的“”,而不出现“叛逆”的心态呢?

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是过去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误解也好,是真实存在的也罢。而随着中央政策的紧缩,国家和社会对于公务员的施压,作为夹心饼干一样存在的公务员,生存空间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5+2,白+黑的工作模式下,还没有相应劳动报酬的情况下,家长们还希望子女从事这样的职业吗?

2015年 8月28日,一位车辆驾驶人涉嫌酒驾被正在路上执勤的邯郸交警查处,在随后的一个小时内,该驾驶人母亲(乘车人)多次用下跪、试图在机动车道上撞车、抱民警大腿、躺地等过激行为纠缠、阻挠民警执法。这样的“护犊情深”真的好吗?而没有经过“风吹雨打”的孩子,还能承受生活之重吗?而父母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理由上演“逼子从政”的戏码,是不是有些扭曲了爱的深层含义呢?

家长所谓“吃的盐比吃的米多”,本着让子女少走弯路的“”,抹杀了孩子的天性,扼杀了“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可能,缩小的孩子的成长空间,这是对孩子生存的利还是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