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引导孩子“调时差” 学生自己多交流多运动
长长的寒假过后,同学们是不是做好了迎接新学期的准备呢?最近几天,不少爸妈在抱怨,孩子还没能从无忧无虑的寒假状态中调整过来,赖床不起、害怕上学、上课容易走神等各种开学综合征被带进了新学期。
儿子一说上学就“肚疼”
“晚上不到12点不上床睡觉,早上他又起不来。”为了儿子早起上学的事情,家长熊女士很郁闷。熊女士说,儿子上一年级,今年寒假在奶奶家过的,奶奶家除了有好吃好喝的,还可以天天看动画片、玩手机游戏,心也“玩野了”。
3月3日,熊女士把儿子接回来,可孩子还是延续在奶奶家的状态,不让他看电视、玩手机他就发脾气。6日,开学第一天,儿子怎么都不愿意起床,“我基本上是在他睡着的情况下,帮他穿好衣服的。”熊女士说,儿子吃好早饭后,一会说肚子疼,一会又说新书包不好看,不愿意去上课。最后,他爸爸说要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他才哭哭啼啼地上学去了。
“寒假里他的生活节奏完全打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以往的作息规律。”熊女士说。
家长身体力行“调时差”
育新学校的周老师说,寒假里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完全放松,平时上课期间的规律生活被打破了,容易造成生物钟紊乱,因此开学后,在课堂上比较容易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此外,一些孩子长时间盯着电子产品,容易造成大脑疲劳,加上寒假里缺乏锻炼,如果对新学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开学前后一段时间就容易产生焦虑等情绪。
的确,开学第一周里,一些孩子的“开学综合征”表现得比较突出,但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每当假期结束后,大人们不也不爱上班,更何况孩子。
周老师说,家长先要帮孩子抓紧“调时差”,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最有效的方法是“身教”,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比如要求孩子早早睡觉休息,但家长自己看电视、上网,孩子不可能乖乖地听家长的。要让孩子安静地学习、读书,父母最好也坐在一起,看看报纸或者读本书。家长尽量创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更快地静下心来。
多交流多运动调整状态
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夏老师说,一般情况下,学校在开学之初不会给学生安排过多课业负担,会适当放慢学习进度并降低学习强度,增加一些文体活动,让学生逐步适应学校生活。
除了家长和学校以外,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调整。开学第一周,学生可以主动多跟同学打打招呼,相互聊聊假期发生过的有趣事情,让自己在新学期有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此外,学生不要把自己闷在教室里,可以多和同学走上操场,适量的运动不仅能解乏,还能逐渐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廖济堂 实习生付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