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幸福滋味
核心提示
养老,可分为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两种模式。而集中养老又分为两种:收费的养老院、公益的敬老院。但现实生活中,这两种养老模式并不能覆盖所有老人。如果有老人不愿居家养老,又没有足够的钱进养老院,或不符合进敬老院的条件,怎么办?鹰潭市余江区对这个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互助养老。
本报记者 钟海华 文/图
范家村养老互助中心的老人们
12月12日,晴。
下午5时许,夕阳静静地洒在信江河面上。河畔的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范家村互助养老中心里不时传来老人们的说笑声。中心前的广场上,有些老人刚刚吃完晚饭,正坐在台阶上享受着冬日余晖的温暖。有些老人刚刚来到中心,中心工作人员为老人端上了热腾腾的饭菜。
每天,这里都会迎来村里74位7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全村该年龄段老人的一半以上。
在余江区,今年以来,像范家村这样的互助养老中心已经建成了5个,并有29个正在建设当中。一种“村集体办得起、政府支持得起、老人吃得起”的互助养老模式正在逐步推广中。
让养老中心办得起来
今年3月,余江区中童镇坂上潘家村的居家互助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这是余江区第一家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同时成立的还有该村的居家互助协会。
记者在该村养老中心看到,中心窗明几净,餐具摆放整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还安装了摄像头,摄像头可以与老人们子女的手机相连,让在外务工的子女们可以实时看到老人们吃饭的情景。77岁的潘正龙告诉记者,自从“食堂”正式运营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食堂”吃饭。每天晚餐时,在内蒙古做生意的儿子都会通过手机,看他吃饭香不香、胃口好不好。
村委会干部告诉记者,村里90岁(含)以上村民,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就餐全部免费,年龄70至89岁的,每天只收取5元钱的餐费。
和坂上潘家村一样,范家村的90岁以上老人也可以免费用餐。但年龄在70至89岁的,则每月收取200元餐费。无论是每天5元钱,还是每月200元钱,对于居家老人的伙食费而言,都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剩下的钱该怎么办呢?余江区民政局局长兰叶华介绍说,区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一点,乡镇财政支持一点,社会爱心捐助一点,村集体和老人自己承担一点”的方式运营互助养老中心。“互助养老中心”建设之初,由财政提供5万元用于购置冰箱、厨具、桌椅等。“互助养老中心”实行零利润原则,厨师和管理人员设立公益性岗位作为每月工资补贴。
“目前,我们村的乡贤已经捐助了1万多元。”范家村委会主任范伟胜告诉记者,“不少乡贤平时都在外地,等到春节的时候,乡贤们回来了,肯定还会有更多捐款。”
当然,“互助”的特点不仅仅体现在资金的来源上。在运转过程中,余江区的这种养老模式在诸多细节方面都体现了“互助”二字。范伟胜说,如果有老人不方便去中心吃饭,村里的志愿者或者隔壁邻居会帮他把饭菜带回来。另外,为了确保互助养老中心的资金监管到位,他和村民事务理事会理事长范港胜,以及范长水、范道胜两位老人组成了一个监管小组,义务负责日常的账目管理。范长水、范道胜两人都是在互助养老中心吃饭的老人中挑选出来的。
“在这里吃饭当然好了,放下筷子就走,连碗都不用洗。”92岁的范天文和85岁的桂荷花是范家村的一对老夫妻,两人此前住在锦江镇上。自从村里互助养老中心办起来了之后,夫妻俩就搬回了村里。
对于广大老年人而言,互助养老中心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老有所乐的问题。如今,余江区还将互助养老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结合,设立了“快乐学堂”“颐养之家”等场所,老人们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家门口的幸福滋味”。
范家村党支部书记范兵亮告诉记者,村里互助养老中心的老人大都是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平日里少有人陪伴。但在中心,老人们不仅可以一起看电视、聊天、下棋,还可以躺在按摩椅上享受按摩。
在坂上潘家村,记者也看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仅有食堂,还设有活动室、休息室,并且都安装了空调、电风扇及摄像头。村里还会组织医生定期对老人进行体检。
让养老中心维持得下去
互助养老的关键在于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而其中“服务可持续”则是最难的,也是已经享受到了互助服务的老人们最为关心的。
“如何让养老中心维持得下去,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驻范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方建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老人每顿饭都保证至少两菜一汤,每天的费用至少需要10多元钱,互助养老中心每年的这一块运转费用就需要将近30万元,但所有老人交的钱加起来只有10多万,剩下的钱就得我们自己想办法了。”
方建新告诉记者,无论是范家村,还是坂上潘家村,都是人口相对集中的较大村庄,用餐老人比较多,相对摊薄了运营成本,但对于一些人口分散的小村庄则更是面临着这个问题。
“不是还有乡贤捐助吗?”
“如果单纯靠乡贤捐助,说实在的,我们也没把握。”方建新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乡贤捐助的钱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他们工作队又联系了江西银行鹰潭分行,为范家村互助养老中心捐赠了100公斤食用油和500公斤大米。“但这种‘化缘’毕竟属于自愿范畴,不是固定的收入来源,如果哪天没有捐赠,怎么办?要真正解决互助养老的可持续性问题,除了政府投入之外,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所以,这也倒逼着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范家村建立了村级物业服务公司,成立了精品家禽养殖合作社,打造了锦江之星生态科技园,种植了千亩太秋甜柿,大力发展休闲林业和乡村旅游……今年,范家村集体经济已经达到了20多万元,明年有望突破50万元。
显然,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为互助养老中心的运转注入持续的资金保障,不失为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