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遭2次搬迁 景德镇21家陶企业主想不通
4年前,停产多年的景德镇市九洲洁具厂杂草丛生,一片萧条。如今,大门口挂着“景德镇陶瓷创业孵化基地”“景德镇小微企业创业园”“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单位”等多块金字招牌,最初搬入的20余家陶瓷企业理应“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今年3月,他们却接到了孵化基地管理方的通知:因厂房存安全隐患,不适合窑炉生产,企业要进行搬迁。这引发了陶瓷企业主的不满,“既然不适合烧窑炉,为何当初政府又将我们安置这里。”
难以经受二次搬迁之痛的企业主希望管理方给出合理说法。双方僵持之下,10月24日,孵化基地供应企业的燃气管道被人挖断,致使陶瓷企业被迫停产。
首次搬迁 老厂房变孵化基地
张明松原是一家国有彩印包装企业的下岗工人,为谋生计,2000年,44岁的他向亲友筹资30多万元,创办了一家陶瓷作坊,在景德镇陶瓷厂租赁了厂房。几年下来,张明松的陶瓷作坊已经有两条生产线,陆续投入资金超过100万元。
2010年2月,张明松等几十户陶瓷企业接到通知,根据景德镇市部署,原景德镇陶瓷厂一半用地划入昌河汽车公司,陶瓷作坊必须立即迁出。
这次迁出,景德镇市国土、工商等部门将陶瓷企业“安置”在原九洲洁具厂。该厂位于浮梁县湘湖镇境内,位置相对较偏,搬入时,近300亩厂区处于荒废状态,杂草丛生。
为此,景德镇市有关部门为这些新搬迁企业免除了生产用电初装费和燃气管道增容费,对搬入企业进行扶持,并从资金上给予补偿。
搬迁进九洲洁具厂的22家企业集中安置在两幢大厂房内,其中21家陶瓷生产企业,一家包装企业,总安置面积约2万平方米。
“第一次搬迁虽然大家损失不小,但是政府部门考虑到企业的困难,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陶瓷业主认为,大家都心甘情愿地搬离。
二次搬迁 企业难担成本之痛
22家企业入驻九洲洁具厂后,在生产上继续投入,累计投资超过3000万元,用工人数过千。最初的两年,生意清淡,不少企业都亏本经营。
从2012年后,孵化基地名气、人气逐渐旺盛,在大家都以为好日子来临时,却突生变故。今年3月,他们接到了管理方景德镇市国信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通知,要求企业迁出,且不提供新安置的场地,也没有出台具体的补偿标准。
管理方相关负责人姚茂华给出的解释是:窑炉生产温度比较高,厂房老化不适合做窑炉生产。而业主们则说:“对于投入性生产企业,这样频繁搬迁,不利于小微企业成长。”
既然不适合窑炉生产,为何当初会将此地作为安置点,且存在这么多年为何不关停?对于记者提出的疑问,姚茂华称,“以前的事情不清楚。”
业主们认为,搬迁也可以,但应该像第一次搬迁一样,给企业找好安置点,并给予适当补偿。
记者了解到,2010年2月第一次搬迁时,作坊业主积极配合,不到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搬迁。为此,景德镇市相关单位为此专门给他们颁发“荣誉证书”,表扬他们积极搬迁。
双方僵持 企业被迫停产
姚茂华声称,不给搬迁补偿,主要是这几年的孵化基地给业主的租金非常便宜,只要4.5元/平方米,后来搬入的企业为12元/平方米。“我们在一些小工业园区帮助他们找到了安置点,可是他们不愿意去。”姚茂华说。
对这一说法,业主们并不认同。“当初给出的优惠租金,是鼓励第一次搬迁的条件,并不能作为第二次搬迁的损失赔偿。”业主们颇有怨气:“管理方找的厂房租金贵,且不是管道燃气,制作瓷器的成本高。”
“办企业不容易,希望管理方顾及我们的难处。”景德镇“合一包装材料”负责人胡萍质疑道,人气是我们一步步带起来的,现在把我们赶出去,腾出地方再出租,管理方可以获得更高的租金。
10月28日,记者采访时,作坊业主们都处于歇业状态。“这段时间正是景德镇瓷器销售的黄金期,每天损失巨大。”业主们说,10月24日,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挖断了供应陶瓷企业的管道煤气。
对此,供气方华润燃气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方面并没有挖断供气管道,至于是谁挖断的现在正在调查。
目前,孵化基地众多厂房正在改造。姚茂华称,九洲洁具厂是改制企业,场地属于国有资产,肯定要盘活,至于今后作何用他并不清楚。
国信公司属景德镇市国资委下属单位,景德镇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孵化基地是否存在乱作为,他们会进行调查,公正处理。(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