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七万亿无需恐慌

13.10.2015  18:07

  近日,央行宣布,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基础上,在北京、上海等9省市推广试点,据推算,此举可能释放7万亿资金量。意外的是,此消息在网上引发轰动,甚至被误读为“开动印钞机”。

  所谓“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说白了,就是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需提供抵押品,如商行资金不足,只能向央行申请贷款,即“再贷款”。以往“再贷款”无需抵押物,为降低风险,央行只有加强审核,影响了“再贷款”效率。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就方便多了,央行根据商业银行现有抵押品,从中选择合格资产再抵押,并按比例向商行发放“再贷款”即可。

  通过“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中小商行可获更多流动资金,有能力向实体经济输血,从而破解“中小企业有抵押物却贷不到款、银行有贷款却不敢给”的僵局。

  可见,这不是什么“放水”,更不是“经济刺激计划”,就算对消费市场产生影响,也极微弱。

  中国中小企业贷款向来艰难,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创新性的群体,如无应有保护,那就像“为省粮食饿死下蛋鸡”一样愚蠢,“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可以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支持这些企业,有利于社会整体效率提升。

  而“开动印钞机”则不同,货币多了,可以刺激消费,可一旦多于经济实际需要,就会引发通胀。对实力强的人来说,可及时将资产转移为房地产等,不仅没损失,反而会获利,而对实力弱的人来说,因缺乏转移资产途径,只好承担通胀的主要伤害。每次通胀,都会拉大贫富差距,由于有人从中受益,他们倾向于继续靠此方法获利,所以一旦通胀开始,往往很难刹住车。

  通胀有巨大负面效应,让人们深感恐惧,因而对“7万亿”特别敏感,乃至产生群体误读。

  但,有疑问可以找专家解读,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可遗憾的是,这些并不麻烦的事,很多网友却不肯做,而是人云亦云、听风就是雨,匆忙地加入到情绪化的“质疑+惊呼”的合唱中,而参与其中的人越多,谬误就越像真的,进而裹挟更多不肯独立思考的人。

  我们是现代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可在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判断上,有时却显得滞后。互联网本可提高知识传播效率,可在某些人那里,却常变成散布谣言的利器,鲁迅先生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此。

  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不可能身体走进现代社会,而头脑仍留在过去。在今天,多一点理性,少一些盲目;多谈点问题,少争些是非;多学点知识,少一些迷信……凡此种种,要靠每个人的自我觉醒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