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史负责,人情味越来越浓了

20.10.2015  10:29

今年6月7日,《昌九大道(昌北立交-黄家湖立交、长堎立交-昌西南立交)快速路道路交通详细规划方案》向社会进行批前公示,听取公众意见。规划方案负责人说:“待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还要进一步对方案进行优化,不仅力求规划方案及工程建设百年不废,而且做到车流通达顺畅,人流心境舒畅。”国庆期间,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项目已全面开工,有序推进。

这条大道是南昌市出城的重要快速交通枢纽。为此,有关部门想了十几年,议了十几年,最终搁置了十几年。直到一年以前,在省委主要领导高度关注下,项目正式启动规划设计工作。如此重要的城市出口,也是南昌市“城市建设强起来”的重要节点性工程,该以什么样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面向未来、对史负责,遵从民意、为民谋利——这是南昌市为实现“城市建设强起来”树立的新理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一步解释说:“作为省会城市,重点工程建设需要一些‘高大上’的标志性建筑,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多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人情味越来越浓的长效工程。

提升城市“颜值”,尽情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新生活

加快城市化建设,生态环境只能做“加法”,决不能做“减法”,这是“底线”“红线”,也是南昌市始终追求的目标。

南昌是国家园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35.0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4平方米,素有“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之美誉。然而,当我省肩负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的重任之后,南昌自我加压,先行先试,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走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样板。

绿色是城市最高的“颜值”,生态是城市最大的魅力,而更深层的意义是让百姓尽情享受生态文明建设新生活,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今年6月,深圳“华侨城”与南昌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以象湖文化旅游综合项目为契机,将象湖打造成为南昌市城市文化会客厅和文化旅游新名片。“华侨城”入驻,标志着占地3.45平方公里的大象湖湿地公园已成为南昌城区的新“绿肺”,“肺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象湖,曾是南昌城南片区的池塘,虽经多次整治,终因投资少、规模小、档次低,不尽如人意。南昌市此次全景式规划建设,舍得眼前小利,谋求长远发展,区内原规划有2800亩土地用于商业开发,经科学调研、征求民意后,果断调整为湿地公园建设用地,增强“肺活量”。更让市民高兴的是,从象湖湿地公园至滕王阁景区的赣江十公里风光带,使东湖、西湖、青云谱3个区成千上万的居民生活在花园里。

今年,在南昌市先后开工建设的重大重点项目中,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占三分之一强。南昌市在产业发展中坚守“绿色”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10月7日,《南昌市低碳发展促进条例》出台,进一步明确了低碳城市建设的8大发展方向。随着一系列爱绿、植绿、护绿新举措的贯彻实施,城市“颜值”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南昌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55天,优良率约达85%,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