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对平均工资别急着感叹“拖了后腿”

29.05.2015  11:30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不同岗位平均工资水平数据,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969元。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20倍。(5月28日新华社)

  如今,一提及社会平均工资,许多人的眼球就直奔统计公布的平均数。一看,去年调查单位的平均数49969元,二比,去年自己实际拿到手的工资。大致估摸了下,感觉达不到的就匆忙表态,称自己“又拖了后腿”,也有网友吐槽“个人感受与数据不一致”。由此,每年统计局公布这个平均工资数据,挨批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就以前几年统计局公布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期增长来说,就有网友质疑,“我怎么没感觉到自己工资涨了这么多?”。今年公布平均工资增速反映的同期增长有两个数据。即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其间扣除了物价因素。从中可知,今年的统计数据反映了收入和消费的联动关系,应是更加严密科学了。

  现在的问题来了,今年统计数据更直观显示出最高与最低平均工资之间的差比。重点从区域、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和国有单位及私营和集体等岗位工资差距进行高低对比,这种类比在一定程度上较直观反映出地区、行业间收入差距,防止了平均数掩盖大多数低收入者情况。笔者认为,数据就平均工资与实际到手的出入情况,仍反映的不够全面,或许这也是网友感叹“拖了后腿”的原因之一。

  从统计数据可知,就业平均水平最高达平均工资的2.2倍,即达到109931.8元,而最低收入仅为平均工资的81%,即只有40474.89元,两者相差高达69456.91元。由此可知,高收入者一人的收入相当于低收入者两个人的工资还多一小半。1:2.5的平均工资比,是更多的人感到又“拖了后腿”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不难看出,统计数据没有回避岗位结构失衡的问题,直观显现了收入差距的增大,既有行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有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之间竞争力差异问题(含垄断性经营),更有技术含量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技术含量低(农、林、牧、渔业)之间的差距问题。从平均工资存在的差异上比较直观了反映社会问题,也让读懂统计数据的网友发现了平均工资蕴藏的非常大的就业问题。或许这也是人们感叹“拖了后腿”的第三个原因吧。

  可以说,平均工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在这样一个平均数里,能看到我们经济发展的短板,能更全面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科技生产水平形成的工资收益差距。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平均数与自己收入的对比,应更多关注“提低、扩中、限高”政策的落实,让更多人分享改革成果。而这是直接关系到我们收入最大限度接近“平均工资”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先别急着感叹“拖了后腿”,应重点要关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制度铺垫和政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