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PM2.5 南昌在行动

05.06.2015  11:42

  找到污染源头,加大治理力度,实现从空气质量到环境质量综合治理的目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南昌引以为豪的资本。可是,当汽车尾气、扬尘、工业废气等给南昌的天空蒙上了一层“雾霾”,人们不禁要问:南昌PM2.5的主要来源是什么?该如何有效应对?南昌在对抗PM2.5这场战役中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关键词:PM2.5“源解析

  今年11月底前完成首轮分析

  今年4月,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环监站)承担的《南昌市PM2.5污染成分与源解析以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那么,什么叫做PM2.5“源解析”?南昌的PM2.5“源解析”工作进展如何?

  “通俗地说,源解析就是要分析PM2.5的成分,弄清这些成分的排放源,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污染治理工作。”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樊孝俊告诉记者,眼下,该监测站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解析PM2.5的来源。

  早在2013年,监测站就开始对南昌市PM2.5的来源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是我市环境空气中PM2.5的主要排放源。“但上一次只是探索性研究,所以没有得出最终结论,不能作为论证依据。”樊孝俊表示。

  为了进一步弄清南昌PM2.5的“真面目”,今年我市继续与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一起,与南开大学合作,完成PM2.5来源解析工作。目前,第一阶段的采样工作已经完成,首轮分析有望今年11月底前完成,届时南昌的“雾霾元凶”将一目了然。今后,PM2.5源解析工作还将常态化。

  关键词:“蓝天行动计划

  从污染根源治理让天更蓝

  2013年,我市就实施了“蓝天行动计划”,在工业废气污染防治、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防控与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污染整治、农村大气污染防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从2014年开始,南昌花大力气整治建筑工地扬尘,取得了初步的效果,2014年扬尘达标率上升到73%,PM2.5浓度最大值下降了50%。今年3月起,我市在开展建筑工地扬尘现场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道路扬尘的监测,把监测范围扩大至交通干道等道路,实现对扬尘监测从点到面的管理。

  一系列的“蓝天措施”实施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014年度我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显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4天,PM2.5年日平均值(毫克/立方米)为0.052。今年1至5月,南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25天,达标率为82.8%,其中4月份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100%,创下了今年的新纪录。

  “空气质量有如此大的转变,离不开针对性的调查工作。”市环保局副局长章美良表示,南昌市PM2.5的源解析专项工作还在进行,待数据结果“出炉”后,便可追根溯源,找到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而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实现从空气质量到环境质量综合治理的目标。

  邓妍 记者 林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