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合肥,南昌如何科技创新?

04.07.2020  21:51

  在“彰显省会担当,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南昌明确提出对标成都、长沙、合肥三座城市。其中,对标合肥实施科技创新,那么,南昌该如何“取长补短”?记者邀请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熊小刚进行分析,谈谈南昌应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新闻客户端记者郑周贇/文

  合肥基础科研实力全国第三

  近年来,南昌与武汉、长沙、郑州、合肥的发展差距,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合肥对于南昌的超越。

  2005年,合肥经济总量为853.57亿元,而当时南昌经济总量为1007.70亿元。2006年,合肥确定“工业立市”战略,大力发展工业,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合肥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到2019年,合肥经济总量9409.40亿元,而南昌经济总量为5596.18亿元,仅相当于合肥的60%。

  从科技方面来说,2004年起,合肥就成为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如今,合肥又与北京、上海、深圳并列,成为四个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城市之一。此外,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中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因此,合肥在科技创新方面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而且两者同属中部省会城市,针对性较强,可谓是找对了“老师”。

  南昌要追赶,应打“组合拳

  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南昌创新不足,主要不足在哪里?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端研发平台严重不足,高端人才匮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较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偏低。”南昌“两会”期间,南昌市科技局局长李淑英在受访时说。

  那么,对标合肥,我们应该如何做?

  在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熊小刚看来,南昌的科技创新要实现追赶,应该打出科技创新“组合拳”,推出科技创新“政策包”,结合南昌的科技基础和未来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十四五”期间,南昌市应以建设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充分利用好国家的各类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培育一批独角兽和瞪羚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中医药、航空装备等基础较好的高新产业的发展升级。加大尖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形成科技人才集聚效应。

  加大科技投入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记者了解到,在财政投入上,2018年,合肥市财政科技支出占总支出的9.15%,南昌市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为3.6%,比合肥低5.6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要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战略、主导产业的投入,这样科技水平才能得到大的提升。”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告诉记者,还要培育、打造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来带动南昌企业的发展。此外,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专利的奖励和支持力度也同样重要。

  在熊小刚看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后期奖励、政府购买、税收减免等方式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直接投入;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最后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大企业研发成本作为税收抵扣的力度。

  培养引进一批高科技人才

  科技创新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现阶段,南昌的研究型高校、科研机构数量较少,院士和博士点数量较周边省市差距明显,整体科研力量较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偏低。

  对此,麻智辉认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政府要不惜血本,再穷也要引进人才。”他说,特别在主导、战略性产业方面,要培养一批本土的尖端高科技人才,同时要大力引进一批院士,比如通过万人计划、千人计划等引进一批高科技人才。

  南昌应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将科研机构平台搭建起来,将科技领军人才引进来?

  熊小刚建议,可制定专门的科研机构平台建设办法和科技人才政策,除了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已有的国家级科研平台的支持力度外,还要积极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专业研究机构和一流高校寻求合作,吸引他们到南昌开设分支机构,加大对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在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对本土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培养出更多的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另一方面要重点引进南昌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所需要的行业顶尖人才,制定配套的人才政策体系,解决人才来昌工作的后顾之忧。

  牢牢把握

  领先技术领域话语权

  南昌市委相关负责人说,南昌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转变观念,全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在麻智辉看来,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今年4月,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正式获批,这意味着创新开放型经济平台、人才政策都可以在这里先行先试,此外赣江新区也有一系列关于产业、人才的政策,共同来促进南昌发展。

  近年来,南昌在航空、VR、汽车等新兴产业上持续发力。2018年,南昌举行世界VR产业大会;2019年,“华为VR/AR软件中心”“阿里巴巴创新中心”在南昌落户;今年,科大讯飞计划落地南昌。

  此外,南昌有一些创新技术是行业领先、全国领先,甚至是世界领先,比如晶能光电的硅衬底LED、佳时特的直线电机机床、佳因光电的MO光源、VR产业等,那么,南昌应该怎么围绕这些领先技术来做强产业链?

  熊小刚在受访时表示,对于这些领先技术,南昌应该实行优先支持和发展战略,成立单独的领先技术服务部门,进行一对一的对接和专门服务,制定专项行业发展规划,牢牢把握南昌市在这些领先技术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南昌这些领先技术的形成,是由于具有基础研究的优势、掌握了这些领域研发的核心技术,而要继续保持这些领先优势,做强产业链,就需要继续加大这些领先技术的基础研究力度,引进和培养这些领域的顶尖人才,时刻关注这些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前不久,江西推出产业链“链长制”,从省级层面确定14个重点产业链,11名江西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产业链‘链长制’对于推动江西重点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延伸,补足产业链短板具有带动作用,有利于破除产业管理中的壁垒问题,促进各方配合协同。”麻智辉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