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两化”建设让群众享文化盛宴

30.11.2015  09:45

拉二胡、跳健身操、看宣传画……日前,记者来到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综合文化广场,看到30多名村民在这里怡然自得地开展文体活动。村党支部书记刘庚球告诉记者,文化广场建好后,村民们只要有空都喜欢到这里来休闲、娱乐。

在中宣部对口支援下,寻乌县以建设乡镇、村(社区)文化广场为突破口,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支点,在建好“硬件”的同时,做强“软件”,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去年以来,该县多方筹资1400余万元,拟建设文化广场32个,目前已建成9个,年内将实现乡(镇)全覆盖,并整合提升原有公共文化设施20多处。

为满足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寻乌县结合城乡实际,将基层文化活动载体与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俗风情等有机结合起来,将文化广场打造成乡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文化活动平台。在硬件建设上,该县推行“六个一”标准,即一个广场、一个舞台、一个宣传文化长廊、一间活动室、一套音响、一套健身器材,力求做到花费不多、务实管用、特色明显、群众欢迎。

硬件好了,软件也需跟上。为了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在建好文化广场的同时,寻乌着力建强专职文化队伍、民间文化团队、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为解决文化口人员紧缺问题,该县增加文化馆、图书馆人员编制,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为每个村(社区)配备1名专职文化协管员。同时,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队和其他文化团队,实施“文化项目配给制”,对有较强实力的民间文艺团队,每年安排一定场次的文艺培训和“送戏下乡”经费,使之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

平台、队伍有了,还要有活动来支撑。寻乌制订文化广场“一村一品”、文艺培训“一月一训”、文化活动“一季一戏”计划,开展“百村百节”“百姓舞台”“文化下乡”三大活动。该县引导每个村结合自身民俗文化特色,创建一个具有本村(社区)特色的文化节日品牌,每年开展一次以上文化活动。由政府搭建“百姓舞台”,鼓励业余文艺团队或文艺爱好者参与演出,活跃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去年以来,寻乌共举办“百姓舞台”活动12期,参演群众1300多人次,观众达12万人次,同时送戏下乡20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