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积极探索绿色矿区治理新模式

12.05.2015  17:20

寻乌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积极探索全县绿色矿区治理新模式,加快全县绿色矿山建设步伐.全县治理面积达5万多亩。加快了当地9000多户农民的脱贫致富步伐,废弃稀土矿区的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5%提高到80%多。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县政府在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中,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各种矿山环境治理新方法,开展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种植果树、土地开发利用综合治理等试点工作,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达4.5亿元,矿区植被得到逐步恢复。特别是紧抓《若干意见》出台的历史性机遇,2012年以来争取到位资金39.3亿元,重点争取到了石排废弃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2012-2014年度)、国土江河综合整治东江流域试点等一批重大项目。

二是形成部门的治理合力 。按照“统筹安排、各负其责”的原则,把县矿管、国土、水保等部门项目资金统筹安排,全力打造废弃稀土矿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矿管部门牵头对全县废弃稀土矿区进行调查摸底,形成了专题调查报告,为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奠定了基础。国土部门结合土地复垦治理和土地“增减挂”项目,对废弃稀土矿区进行开发治理,水保部门通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和小流域治理项目,对废弃稀土矿区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到目前,各部门累计综合治理面积达8100亩,种植混合草400亩。

三是扩大社会融资投入 。寻乌县采取信贷资金、技术、种苗“三优先”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的广泛投入。大力鼓励农民在水份和肥力相对充足的废弃稀土矿区栽种果树、治理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废弃稀土矿山成功进行的“稀土尾砂区种植脐橙试验”,为推广稀土尾砂种植经济果木林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来,累计投入民间矿山种植资金7.28亿元,种植面积11.2万亩;,种植各类果树3万多亩,实现年利润突破2亿元,全县废弃矿区已形成了乔灌草、果林木相结合的立体型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