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数万农村居民告别饮水用电难

12.08.2014  11:37

    1930年5月,毛泽东深入寻乌开展调查,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84年后的今天,寻乌县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激活红色基因,汲取当年“寻乌调查”经验,结合实际,针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中群众反映存在的“四风”问题,以及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寻乌再调查”活动,转变干部作风,再兴新时期“寻乌调查”热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问题,带领群众走振兴发展道路。

    据了解,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寻乌全县共听取群众意见、诉求1641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939件,“饮水难”、“用电难”等一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寻乌县组织人员进行电网改造

村民家里通了自来水

通电了,所有家电都能用了

    深入唯实

    再调查注重办实事

    寻乌县位于江西东南部,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寻乌县辖15个乡(镇)、17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全县现有果业面积45万亩,果品年产量50万吨,享有“中国蜜橘之乡”、“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脐橙出口基地县”美誉。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县党员干部以此三句话为作风标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民意,摸清县情民情。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寻乌县大力传承和弘扬毛泽东寻乌调查“深入唯实”的优良传统,开展调查研究方式方法大培训,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乡(镇)、村(居)、企业开展“寻乌再调查”活动。

    县城居民反映“县城自来水水质差,日常饮用靠购买桶装水”,澄江镇周田村、三标乡黄陂村、罗珊乡泊竹村等地村民反映“生活用水靠手提肩挑,逢雨季水质浑黄,饮水安全无保障”;项山乡聪坑村、福中村、书坪村等地村民反映“网前供电隐患大、不稳定、电价高”,留车镇贵石村、晨光镇岭背村等地村民反映“电压不稳,经常烧坏用电设备”……

    寻乌县委副书记邓旺华介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寻乌县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市委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围绕教育实践活动与加强党性锤炼相结合、与提升“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简称“三送”)工作水平相结合、与推进扶贫攻坚相结合、与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相结合的“四个结合”工作思路,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查摆问题、严肃开展批评。在此过程中,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标准,把整改工作贯穿活动始终,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基础上,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到即知即改、立说立行,以活动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群众从身边的变化中感受到干部作风的变化,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农饮工程

    解决村民饮水问题

    寻乌县水利局局长钟运梅介绍,寻乌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地质、土壤及植被条件不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部分乡(镇)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一致,部分乡(镇)水源水质不达标。

    5日上午,记者来到饮水问题曾较为突出的三标乡黄彼村。黄陂村农饮工程涉及黄陂村的鸭麻塘、高山、永熟坝、黄陂等7个村小组,可供1611人用水。该工程于2014年4月投入试运行。

    当地果农华德斌告诉记者,在没有建设饮水工程时,村民用压井水,但在冬天旱季,井里的水就会干枯,家里的劳动力就轮流去100多米外的河里挑水。“每到下雨的时候,河水就会开始浑浊,有时候村民还会去河边杀鸡杀鸭。”村民表示为水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

    “以前村里搞过小型的引水工程,水源是山上的山泉水,引水的管道大多是露天的,果园的化肥农药渗入水渠里面,导致里面的水质量差,特别是含有一些重金属,对村民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黄彼村村支书华有荣介绍,寻乌以前搞稀土开发,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搞果业开发,最近十年果业开发形成高潮。

    今年4月份,华德斌搬进新屋,家中通了自来水。“现在开始统一供水了,水龙头一开就有干净的水流出来,我们再也不要为水的质量担心了,水费也只要8角钱一吨。”华德斌高兴地说。

    在晨光镇黄坑村农饮工程施工现场,该项目负责人凌红珍介绍,该项目引用的水源是国家二类水,水质良好,且该工程位于山上,水压较高,居民用水方便。新的农饮项目在年底建成以后,将解决2万余人口的饮水问题。

    记者了解到,该县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农村安全饮水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3年底,全县已建127处集中供水工程,涉及全县15个(乡)镇113个行政村,解决7.78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相继建成了留车镇坳上村、南桥镇古坑村、晨光镇民裕村、三标乡黄陂村等127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电网整改

    让山区告别用电难

    寻乌县由于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以往的电网现状都是通过小水电组网自给自足,电网基础极为薄弱。2001年,寻乌电网才与江西电网联网,联网后的寻乌电网是江西的末端受电网,供电压降大,存在末端电压低的问题。而寻乌地理呈南北狭长地势,110千伏以上电源点过少,电网结构不合理,供电能力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同时,由于寻乌地处山区,村落零散,存在网内电压偏低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寻乌县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电力需求不断增长,逐渐出现了电网“卡脖子”,农村各乡镇“低电压”现象,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在低电压时代的用电高峰时段,用电饭煲煮饭要一个多小时,外面烧焦了,里面的米饭还没有熟。”古庆林是晨光镇岭背村的一户果农,为了应对电压不稳定、较低不能看电视的情况,他特别买了一台自动调节电压的电视。记者了解到,古庆林是2013年入住的新房,搬进新家时并没有更新家里的电器,一直等到今年5月份电网改造以后,才陆续为家里添置了空调、冰箱、液晶电视、洗衣机等家电。“电网没有整改以前,买了家电也不能用。”如今,古庆林一家过上了城里一样的生活。

    晨光镇镇长范中东介绍,现在全镇21个行政村已有15个行政村整改好了,还没有整改好的行政村,供电公司也在加紧整改,相信很快就会全部整改好。

    目前,寻乌电网已完成涉及7个乡镇16个行政村的网前供电区域改造工程建设任务,新建10千伏线路57.877公里,新建配电台区34个,新建低压线路111.049公里,使留车、项山等7个乡镇1793户偏远山区群众告别了“用电难”。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投入治理改造资金3099.63万元,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50.99公里,新建和改造配电台区199台,新建和改造0.4千伏线路335.24公里,改造户表2万余户,完成“低电压”治理户数22494户,受益人口6.8万。

    记者手记

    以群众是否满意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态度真诚,加强引导,讲究方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记者走访寻乌发现,寻乌县在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四个结合”的工作思路,是真正地保证开门搞活动,真正地把群众意见作为问题整改的重要“抓手”,这样才可能在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中清除“四风”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最终目的是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最终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的标准。

    记者走访了解到,群众的意见作为重要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寻乌县当地群众纷纷对政府部门着力改善民生的做法感到由衷的满意。如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寻乌县党委政府的“四个结合”工作做法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值得肯定与推广。(来源:信息日报 记者李湖明、实习生李宏博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