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西藏民族文化之源

14.10.2015  17:00

  □陈淦彬

  西藏山南地区是“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也是吐蕃王朝诞生的地方。当年藏王松赞干布从山南出发,开创了吐蕃王朝的辉煌。如今行走在山南,那些分布在神山之间的西藏第一宫、第一村、第一寺以及聂赤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名字,在处处提醒着我们:这里是藏文化的发源之地,是西藏的灵魂所在!8月中旬,我有幸踏上了山南地区这块神奇的土地,寻访西藏民族文化之源,游览山南独特的高原风情。

  西藏山南地区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地区毗邻,东与林芝地区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山南地区拥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是中国的西南边陲。

  西藏第一宫——雍布拉康,位于山南乃东县境内的觉姆扎西次日小山上,距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镇12公里。整个建筑形似一座碉堡,高耸于山顶,洁白的墙体、金色的屋顶耀眼夺目。“雍布”藏语中意为母鹿,因扎西次日的山势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整个建筑分为三部分,位于东端的碉楼式建筑就是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所建的最早建筑。碉楼高11米,上小下大,外观似为五层,内部其实为三层。第一层为1.2米高,0.6米宽的通道通往一层殿堂的须弥座后,二层有小门通大殿顶部,第三层有五世达赖时的所加金顶。这座建筑墙壁厚重,内部狭小,一层仅2.28平方米,二、三层也不过4.18平方米,在当时可能有军事上的用途。

  雍布拉康建筑第二部分——殿堂,为松赞干布所建。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曾在这里短暂居住,迁都拉萨后,雍布拉康成为他们的夏宫。

  走进殿堂,一层前半部为门厅,大门外有带遮檐的小平台,接折阶十数级,厅内无佛像和其它陈设。再进为佛堂,有八根柱子,东半部沿三面墙有平面呈“凹”形的须弥座。原有塑像已毁坏。据王毅《西藏文物建文记》记载,当时“殿内中塑三世佛,北壁为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两王像,南侧壁塑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坐像。”

  二层法王殿亦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南北两间,北间为空房,南间为楼梯间。后半部大小同底层佛堂,殿后壁中置一多格壁橱,内有弥勒、宗喀巴、大佛母、莲花生、文殊等铜造像多尊。前面为一护法神橱,再前则是四个金刚菩萨像。右壁前有一列经架,置有《甘珠尔》和《丹珠尔》等经书。信众和游客都会在这里虔诚地触摸经书,再摸摸自己的额头,期盼能够带来智慧和好运。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雍布拉康由宫殿演变为寺庙至今,所以雍布拉康建筑的第三部分就是僧房和一些附属建筑。

  松赞干布所建的殿堂内四周墙上绘着精美的壁画,生动地描绘了拉妥妥日聂赞时,从天上降下经书、佛塔等佛物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靠左边的一幅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故事,也就是西藏第一村的故事。

  作为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修建了雍布拉康宫殿,建立了“蕃”王国,见证了西藏先民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的转变,吐蕃王朝、西藏文化由此发端。

  在聂赤赞普的倡导下,雅砻部落成员定居下来,开始推广农业种植,逐渐习惯于农业耕作。到第九代赞普布德贡杰时,开始在雅砻地区兴修水渠,将山水引入盆地,并开始用木犁耕地。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物质财富的丰富,经过一代代赞普的努力,西藏先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雍布拉康所在的觉姆扎西次日山脚下,第一块藏王御用农田的痕迹还依稀可见,面积有三四亩之多。导游指向远处位于农田之中的一块石碑说,石碑的位置就是西藏当年第一村所在地。从北边的昌珠镇经过雍布拉康再向南去的这块狭长的峡谷,面积达三万多亩。一块块黄橙橙的农田相接,延伸向远方,目不可及,这已成为山南地区乃东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

  站在雍布拉康殿前,凭栏远眺,黄橙橙的青稞翻起千重浪,一派丰收的景象。聂赤赞普的子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的身影历历在目。

  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美称的桑耶寺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离泽当镇38公里,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桑耶寺,藏文意为“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蓝”,又有“无边寺”“超出意想寺”等名称。相传赤松德赞请来莲花生大师建寺传法,历经10多年的修建,藏王迫不及待地想看见寺庙的景象。莲花生大师施展法术,在自己的手心变幻出了寺院的幻影,赤松德赞见此惊呼一声:“桑耶!”(“出乎意料”的意思),于是该寺得名“桑耶寺”。

  桑耶寺的建筑,据说是仿照古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欧丹达菩提寺为蓝本而建,全寺的建筑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为世界中心须弥山,由一座藏、汉、印度三种风格的三层“乌孜大殿”代表,大殿底层为石块藏式风格,主供天然形成的释迦牟尼佛石刻像;中层为砖块汉式风格,主供莲花生大师像;顶层为木头印式风格,主供大日如来佛像,所以又有人称桑耶寺为“三样寺”。大殿南北建有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大殿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以镇服一切凶神恶刹,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庙建筑群的外围是一道圆形的围墙环绕。

  寺院选址于藏王赤松德赞的出生地,公元762年开始兴建。由莲花生大师主持建设,建筑仍保持寂护大师的原设计,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了奠基。寺院于公元779年建成后,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当时有7名贵族子弟剃度出家为僧,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数年后,这7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历史,史称“桑耶七觉士”。

  桑耶寺内珍藏和保存着自吐蕃王朝以来西藏各个时期的历史、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多方面的遗产,它是藏族古老而独特的早期文化宝库之一。特别是壁画内容丰富,最著名的当属乌孜大殿内围墙中层廊道上的“西藏史”壁画。记载了从远古传说的罗刹女与神猴结合繁衍藏族开始,一直到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止于九世达赖业绩,壁画长92米,洋洋洒洒,恢弘壮丽,被誉为西藏的“绘画史记”。另外还有“莲花生传记”“桑耶寺全景图”以及描述藏族先民风土人情的各类精美壁画。寻访完西藏第一宫、第一村、第一寺,我们对西藏文化之源的了解只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是,对西藏为什么令人神往,有了切身的感悟,因为西藏之旅,不仅是奇丽风光的欣赏,更是超越境界的体验,独特历史文化的熏陶,精神魅力的享受。西藏的神奇,有数不清的话题,只有你亲身经历才能领悟。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