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媛媛:导游骂游客事件背后引发的思考

05.05.2015  11:46

  不满意游客消费低,云南一导游大发雷霆,大骂游客的道德、良心在哪里,昨日这一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转发。随后记者从旅游部门了解到,旅游部门已经安排人手调查处理,将严肃查处导游及所涉旅行社的行为。(5月2日中国广播网)

  《旅游法》中明确规定:导游和领队应当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不得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诱导、欺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尽管《旅游法》颁布至今,让多数旅行社的“放肆”之举有所收敛,但部分旅行社为了牟取暴利,仍在铤而走险,有的用自作聪明的小剂量钻空子,大打擦边球来对付法律制度的约束。云南导游事件的曝光,不仅折射了导游行业的素质,更加突出的暴露了当前旅游行业的乱象以及行业“潜规则”。

  当人们痛斥导游无耻行为的时候,是否该思考一下背后的问题呢?是什么让导游如此激动,导游的利益谁保护?据业内人士称:导游可以从旅行社中购买旅游团,当然,这种行为相当于“赌博”,因为导游在买团前并不知道这批游客的消费能力,导游的收入完全要靠游客的消费提成,所以说,导游的赔、赚比例是各占五成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游客不消费,导游不仅是又搭功夫、又搭时间,最后还得赔旅行社钱。试想一下,换位思考,那个导游遇到这样的赔本买卖不会出现“歇斯底里”的情绪失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多数人们乐于利用假期游山玩水,观赏祖国大好河山,通过旅游的形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长见识、学知识。但却由于各种旅游乱象阻挡了人们走出去的脚步,面对向往的旅游胜地和低价诱惑却真心不敢相信旅行社说词,游客在盘算的是“上船容易、下船难”,一旦真的参了团,交了钱,后面所发生的一切游客就失去了自主权。

  笔者认为:面对当前的旅游行业各种乱象、潜规则,相关部门应立即整治的同时,还要拿出更加合理的办法,同时适用于游客、旅行社和导游,让多方都能有所保护,而不是靠牺牲单方利益换取另方的收益甚至是暴利。在各地方政府都大打“旅游牌”之际,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条,健康的旅游发展规则,才能真正利于社会、城市、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不是用“八月磨刀,四月宰客”理念去经营“一锤子买卖”。恶性的旅游竞争,百害而无一利,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大力整治,加强监管确保民众的利益,使老百姓能够真正实现“玩的开心、玩的放心、玩的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