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导演+大制作”的问题从来都是“失控”

05.05.2015  13:22
原标题:“新导演+大制作”的问题从来都是“失控

赤道》之于梁、陆组合,就是一部放大版的《寒战》,大格局带来更大的资源和市场,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自有的风格非但无法发挥,反倒被优势的资本牵着鼻子走。

在三年又三年、谷底又谷底的背景之下,“香港电影”曾代表的风骨简直消散殆尽。因《寒战》惊艳登场的导演梁乐民和陆剑青,俨然成为香港电影的新希望,忽然一夜成为了救命稻草般的存在。正因此,《赤道》作为梁、陆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就获得了超乎寻常的资源和关注,然而此片的争议也就此注定。

寒战》的出色,是它在港产警匪片的俗套里走出了新意。梁家辉在戏中一言掷地:“你是不是想夺权?”这就是整部电影的戏眼,两位导演在香港警匪片传统的“官捉贼”之外,找到了讲政治、讲斗争的新趣味。与之相应的,编剧出身的梁、陆具有构架故事的执行力,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流畅的实感。

赤道》之于梁、陆组合,就是一部放大版的《寒战》,故事仍然是讲政治、讲斗争,但格局变大了。围绕着化解超级核武器危机,中国内地、香港和韩国等多方既合作又角力。大格局带来更大的资源和市场,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要知道,“新导演+大制作”的问题从来都是“失控”,自有的风格非但无法发挥,反倒被优势的资本牵着鼻子走。

在《赤道》复杂的多重线索里,内地高官、香港警方和赤道团队的斗智斗勇才是主线,韩国方面仅是让故事副线更丰满地存在。事实上,韩国理事家庭温情的那一大段,完全是无关乎故事的废戏。这就是大制作带来的弊端,导演为了更大的市场,不得不生硬地插入不需要的剧情。

比韩国副线问题更大的,是如何处理内地、香港两地表演关系。从王学圻阴阳怪气的表演方式里,你能感受到梁、陆那些隐晦的暗指。尤其投影到现实中,这才是整部剧的台风眼:独立与合作,平等与尊重?在这个最具噱头的问题上,梁、陆两位导演无法让人满意。一方面梁、陆需要内地演员在戏里制造麻烦,另一方面他们又要直面两地民意。

我们当然能理解导演的不得已,比方《赤道》这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片名,据说原来叫做《赤盗》。这样的细节发生在戏里戏外,作为观众也不难感受到,巨大的资源和市场带给两位导演的压力。大资源、大市场固然令人兴奋,但与此同时,市场需求和评审机制,又让他们在创作上自缚手脚。

这就是《赤道》最大的问题所在,两位导演这种微妙的纠结贯穿了全片。在戏里,王学圻本应是最大的冲突制造者,但似乎除了撂几句务虚的大话,并无实质性的作为。而战斗在一线的香港警方,在谈判桌上完全没有博弈的筹码,除了提供全片的火爆场面之外,智力方面的输出是零。张家辉扮演的港方一号人物,甚至干出独自去送死的蠢事。

在戏里,王学圻点了题:“跟香港作对,就是跟中国作对。”在戏外,两位香港新导演只是在野心的大格局里,身陷泥潭,努力补锅。

□半辈子(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