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寿险回想:保障与理财各领风骚

26.12.2013  15:20

编者按:寿险业不再一味强调保险的保障属性,才有了寿险业保障与理财的各领风骚。传统险预定利率市场化政策极大地丰富了保障型保险的品种,理财型保险为险企的保费规模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财产险领域,众多险企纷纷致力打破“车险独大”的局面,在农业险、网络虚拟财产保险以及重大工程险等方面发力。无论是寿险的市场化改革还是财险的非车险突破,都是一种对固有模式的颠覆,对创新的尊重,相信保险业2014年春光明媚。

2013寿险回想:保障与理财各领风骚

万能险意气风发 八公司保费超百亿元

从今年4月份开始,保监会在公布各险企的原保险保费数据的同时,还披露各公司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包含分红险的投资账户资金及万能险投资账户资金两部分,不过由于分红险的投资账户资金很少,因而“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更多地反映的是万能险保费收入情况。

本报此前曾对生命人寿、人保寿等公司银保渠道主打万能险带来高保费的情况进行过报道,而在不久前的“双十一”期间,以国华人寿、生命人寿为代表的寿险公司再度打出高收益的招牌,并纷纷刷新电商渠道销售纪录。

事实上,这仅是寿险行业推出高预期收益、高现金价值资管型保险产品的一个个缩影。尤其是今年以来,推出高预期收益的万能险成为多家寿险公司的选择,这类万能险的保费资金池往往与特定资产项目挂钩,更体现保险产品的资产管理水平。

从绝对数上看,今年1-11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最大的是平安寿险,该公司的这一数据达到了678.9亿元,与其原保险保费收入之比为0.5。另外还有7家寿险公司的这一数据超过百亿元,依次为生命人寿465.65亿元、华夏人寿296.4亿元、泰康人寿132.9亿元、前海人寿123.0亿元、人保寿116.3亿元、正德人寿105.3亿元、中国人寿100.6亿元。

而从相对规模上看,前11个月“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原保险保费收入”这一比值最高的是正德人寿,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达到了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1.09亿元)的95.9倍。另有5家寿险公司的这一比值大于20,分别为和谐健康的75.7、珠江人寿的71.3、前海人寿的32.7、瑞泰人寿的28.4、安邦人寿的20.0。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发现险企在万能险销售上的意气风发。值得注意的是,盲目地发展短期理财性质的万能险等资管型保险业务仍有一定风险。保监会险资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瑾此前警示道,保险公司经营资管型保险业务要坚守管理长期资金的定位,不能用短期滚动的理财产品去对接长期资产。

监管机构也注意到这类业务的风险,如河南保监局就推出了三项举措加强对高现金价值万能险业务的监管。一是通过加强新老口径业务数据对比监测分析,重点关注保费规模和增速、退保金额和退保率、新单期交率、险种占比等6项关键指标数据差异,防止万能险风险因统计口径变化游离于监管之外。二是提高银邮网点巡查暗访频度,全面掌握销售前端规范程度,严厉打击以历史结算利率水平承诺固定收益的误导行为。三是对高现价万能险业务占比高的几家公司开展专项检查,通过查档案、比数据、听回访等方式评估业务品质,摸清风险底数。

分红险占比降1个百分点

意健险占比微升

在资管型险种大扩容的同时,寿险业今年并不乏坚守保障的成员,无论是在个险、团险、银保还是充斥主打收益险种的网销渠道。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的寿险业务结构有所调整。前三季度,寿险公司分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766.2亿元,占寿险公司业务的78.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健康险与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分别上升0.7和0.3个百分点。

以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为例。今年1-11月期间,该公司的顾问行销渠道中,健康险、传统寿险等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占比超过七成;在银保渠道,保障类产品(如年金型保险、重疾险、意外险)的销售占比近八成;在直效行销渠道中,两全保险及长期意外、健康附加险组合的销售规模更是达到近九成的占比。

中英人寿也在个险、经代和银保渠道销售多款保障型产品,并在普通型寿险业务费改新政实施后迅速推出两款新预定利率的保障型产品,分别提供重疾相关的七重保障、癌症治疗全过程保障,同时为预算有限的客户提供了消费型计划的选择,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而中资险企中,太平人寿的保障型险种覆盖个险、银保及新兴电商渠道,相较往年,今年这类保险的保费均有所增长。同时,该公司在充分调研市场和一线队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新出保障责任更全、更贴合市场、更具针对性的险种。

如,今年太平人寿与工行联合推出一款简单、免核保的创新式银行自助终端专属保险产品太平路路宝意外伤害保险,只要持工行联名芯片卡或其他工行借记卡,即可在工行的查询缴费机等自助终端上购买,每份保费166元,可在一年内享受1至40万元的意外保障,是一款性价比颇高的意外保险产品。

而在电商渠道,泰康人寿针对淘宝卖家推出的消费型人身保障计划“乐业保”,弘康人寿推出的消费型重疾主险“健康人生”,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乐业保”为电商平台上的卖家、小二等群体提供低成本、高保障的意外、医疗、养老等保障服务。目前包括两个产品,即乐业保1号和乐业保2号。以乐业保1号为例,其保额10万元,保费则是每人每个月10元,一个人一年的保费为120元,而其保障则是癌症和身故,其中癌症是只要确诊即可赔付。乐业保2号的保障范围是住院津贴,保障金额为50元每天,每人每个月的保费为5元。

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险A款”则开启了“万元保额、保费几十元”的时代。该产品保障内容覆盖45种重大疾病,不过,由于其是将理财与保障分开的消费型险种,客户仅须支付获取保额的风险成本,同时该产品在设计时提高了预定利率,因而其费率低于业内。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盈利的合资寿险公司阵营在今年将至少再添两员。根据公开信息,中德安联人寿、工银安盛人寿这两家合资寿险公司在今年已实现盈利。

其中成立14年的中德安联人寿在今年上半年就已实现盈利。而工银安盛的新任总裁张文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工行正式入主逾一年后的工银安盛人寿在今年9月份正式实现盈利。

据本报统计,截至到2012年年底,公布业绩的26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实现盈利的仅8家,这一数字与2011年持平;2012年当年,中德安联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分别亏损1.28亿元、1.07亿元。

事实上,根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均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寿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为470亿元,同比增加393.6亿元,增长515.7%。(刘敬元)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