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最早将医改这个庞大工程的目标概括为“两性回归”——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和医护人员积极性的回归。最近两会期间,钟南山院士也提出医院的公益性与医生积极性,这与我对医改所认识的是一致的。为什么会有钟南山院士认为“医改开展5年来,没有取得明显的突破,某些方面甚至更差。”为何大多数民众没有感觉医改带来的红利而是进入困境的感觉呢?我认为就是医改的“三个回归”没有很多地落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回归、尊重生命的理念回归。这“三个回归”相互关联,互相制约。只要落实这“三个回归”,医改就会成功。
在“三个回归”中,尊重生命的理念回归是主线。尤其是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时刻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作为制定政策的准则,切不可以用抓经济的思维去指导医改。政策的伦理性越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越强,支付制度的确定就会以尊重生命为根本,医生的劳动价值就会被尊重。大家都知道“以药补医”既扭曲了医护人员的执业行为,使医护人员的尊严受损,也加重了医患关系的恶化。但是,大家还没有深刻领会“薄利多销”也是一剂迷魂药,它使得医院和医生在极大的精神压力和严重的体力消耗下“忘我”地劳动,通过“过度医疗、过度用药、过度检查”去“创收”,去建设医院,去维护表面上很风光的“高收入”。
事实上,中国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和护士数远远低于很多国家,而我们医护人员所承担的病床数远远大于很多国家。至于收入呢?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医生是整个社会最受尊重和最有成就感和尊严的群体。他们的高薪,并没有受到社会的诟病与嫉妒,相反得到尊重。全科医生的培养都是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医院共同培养,这些准医生从事临床实习时就已经与医生的收入相差不多,使他们还没有正式进入医生行列就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他们不会试图通过“最快的时间”去弥补自己的前期“投入”。
医生的服务价格改革各省做了一些改革,但是依然不很理想。上海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经是“进步”很大了。我们看一下其大抢救的收费就知道医生的价值几许。大抢救的服务内容包括:成立专门抢救班子,主管医生不离开现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抢救涉及两科以上时及时组织院内外会诊,专人护理,配合抢救。而这样的大抢救一天的医疗服务价格只有72元,尊重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我们也看看台湾医生是符合高收入的。台湾医生收入主要由门诊费、检查费、手术费构成,其中手术费是“大头”。家庭医学科由于诊治的大多是慢性病患者,手术较少,因而收入远不如外科等科别的医生。在高收入的保障下,台湾医院基本没有“以药养医”现象。台湾医生的高收入是由“全民健保”来买单,因此也不会造成患者负担增加。
对比之下在大陆,正如钟南山院士所指出的,医生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患者收费。这种现象不应该是医院和医生的错,正是政策伦理缺陷所造成的。公立医院在公益性上一直以来得不到改善,主要是政府把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统统放到市场。医院为了发展,竞相购买大型和先进设备来“印钞”。在市场上,没有设备不可能竞争,不可能赢得市场。我始终是这样认为,医院与医生是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和人,本身不可能体现公益性,只有通过政府与慈善组织的“购买”服务才能体现公益性。
对于民众来讲,尊重生命价值的理念表现的更加直接了。首先如何提高科学素养,认识生命的规律,认识疾病的形成、发展与归结,生命在自己手中;其次平时的健康素养从点滴开始,在有病的时候,正确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医生的无奈。
那么医改如何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医生的劳动价值回归、尊重生命价值回归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政府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办医院,如何担负政府应有的责任,而不是一甩了之。
2.政府勇于承担培养全科医生的责任,不使他们“茹苦含辛”,而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与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如果医院一开始就将他们当作廉价劳动力,其尊严会受到严重损伤。
3.加强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建立良好的有效全科医生用人制度,加大其对人才的吸引力。
4.确立大型医院与教学医院的责任与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是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自负盈亏来解决。应明确规定:大型医院和教学医院的责任是治疗疑难急危重症和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而不是盲目的扩张病床与门诊规模。
5.改革僵化的职称晋升制度和用人制度,真正实现岗位管理和按项目拨款,将医生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变终身雇用为合同和契约性管理,加强科研型和临床型人才建设,变全职的用人制度为全职、兼职兼有。
6.积极推动完全的医生多点执业,允许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和小医院开设门诊。
7.改革支付制度。参考美国的做法,将单病种付费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付费相结合,将医院服务费与医生服务费分开支付。
8.建立医生评鉴体系,使医生的行为得到专业的约束--行业自治和专业自律。这项工作完全可以由行业协会和学会来负责。
综上所述,就是将医改新方案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医院补偿机制”落地。目前,上述“三个回归”尚没有一个地方政府很好地完成。(廖新波 作者为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 网名“医生哥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