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超七成小(二)型以上水库实现生态化养殖

29.04.2015  11:09

  4月18日下午,分宜县石牛滩水库四周处处鲜花绿草,水面清澈如镜,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个水库显得格外秀美。站在水库旁,看着清澈的湖水和不时跳出水面的鱼儿,附近村民由衷地感叹:以前承包水库养鱼的人常向水库投饲料,还下粪养殖,水质很差,现在实行人放天养,水库水清了,我们老百姓也高兴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库及其周边的各类开发活动不断升温,影响水库水质的因素逐渐增多,特别是水库承包投饵养殖,造成对水库水资源的严重污染。自2013年起,新余市以保护 “一库清水”为目标,以强化水资源监督管理为手段,全面推行人放天养,提倡生态化养殖,对全市316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禁止投放有机肥、无机肥、生物复合肥、饲料(青草除外),2000座左右山塘水库禁止投放有机肥、无机肥、生物复合肥。确保全市小(二)型以上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以上,其中仙女湖、孔目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Ⅱ类水以上。

  全面推行生态化养殖

  多年来,很多水库均实行养殖承包经营,普遍采取“岸上养猪,水中养鱼”的养殖模式。为求利润最大化,养殖户往库中大量投放化肥、饲料、人畜粪便等,导致水变黑变臭,水质严重污染;而频繁使用石灰、净水剂消毒,更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威胁市区及库区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保护水库水质成为农村环境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2013年以来,新余市为确保水库安全,还民“一库清水”,成立了新余市水库推行生态化养殖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水务、环保、农业、监察、宣传、公安、财政、卫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下发了《新余市全面推行生态化养殖实施方案》,制定了《仙女湖水质保护办法》和《孔目江水质保护办法》。同时,将全面推动生态化养殖工作列入市政府绩效考核、全市各部门对口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统计,该市拥有各类水库2837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308座、塘坝2522座,总库容12345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7785万立方米,年实际供水能力3197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9.24千公顷。

  记者从新余市水务局水资源科了解到,目前仙女湖已全面取缔网箱养殖和退出个人承包,全年大部分时间水质稳定在Ⅱ类;6座中型水库中,有5座水库已退出个人承包,实行生态化养殖,水质达到Ⅲ类水,其中龙门口水库、石牛滩水库大部分时间水质达到Ⅱ类水;40座小(一)型水库中,大部分已停止投饵,达到Ⅲ类水标准;268座小(二)型水库中,70%以上已停止投饵,实行生态化养殖,达到Ⅳ类农业灌溉用水要求。其余水库也正按要求逐步推行生态化养殖。

  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100%

  仙女湖惊现野生娃娃鱼!这是水质变好最有力的证明。今年3月24日上午,一条长68公分、重3.8斤的野生娃娃鱼被仙女湖水面垃圾清理员发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两栖野生动物,喜欢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生存条件对环境要求极高。这充分表明,仙女湖水质优良,适合娃娃鱼生存繁衍。

  石牛滩水库是较早推行人放天养的水库之一,附近村民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水库承包给福建客商养殖鳗鱼,由于下粪养殖,鳗鱼厂产值大,利润高,每年产值200多万元,水库光利润一年达到七八万元。2008年以后,为还一库清水,保护孔目江源头水质,关闭了鳗鱼厂,实行人放天养。

  据了解,2008年以来,新余市相继实施了仙女湖、孔目江、袁河等江河水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先后关闭搬迁袁河、孔目江两岸企业107家,全面取缔仙女湖水域内3万多只网箱养鱼,在仙女湖、孔目江两个饮用水水源地共建污水处理设施71套,对13家重点企业开展了废水、废渣等15个项目的治理,对全市42家规模化养猪场开展了排查整治并关闭了18家。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13年我市被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据了解,目前,新余市仙女湖、孔目江两个主要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均稳定在Ⅱ类标准,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