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 大效益

19.10.2017  17:10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展农业必须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五年来,按照总体部署,全省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快速推进农田水利重点项目县建设,大规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规划布局。 十八大”以来,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重点,着力补齐农田水利短板。以县级农田灌溉工程规划为平台,充分发挥小农水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统筹整合工作机制,坚持“五个统一”工作要求,优化事权划分、改革规范小农水建设管理,创新绩效考评方式,成效明显。五年中,有189县次被列为小农水重点县或项目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投入资金85.7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5.32亿元,省级财政29.26亿元,县级财政12.28亿元,群众投劳斥资等其他投资8.87亿元。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确保每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为农业节水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奠定基础。

造福民生。 截至2016年底,全省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274.5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02.48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24亿立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2.96万吨。小农水建设有效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历年抗旱中,“小农水”工程派上了“大用场”,凸显巨大的减灾效益,真正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结合我省属南方丰水地区的实际情况,以抓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以骨干工程为主,在水库、山塘、具备自压流灌溉条件的灌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采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利用低压管道将水从水源地引至田间地头,成为输水工程的“高速公路”和“城市主干道”,沿途可按面积大小布置给水栓。

靶向施策。 扶贫攻坚新举措:在农田水利项目立项上,向贫困村镇倾斜。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选择上,向贫困县贫困村镇倾斜,主动与精准扶贫项目对接。按照“竞争立项、整合资金、规模发展、逐个销号”的建设管理模式,下放审批权限,2015年起实施方案审批权限下放至设区市,直接编制年度实施方案,简化程序、简政放权。2017年起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58个县(市、区)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资金整合县,贫困县直接入围参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24个国家级贫困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投入资金中央财政资金8.87亿元,省级财政8.65亿元,全省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81.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0.03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8.35万吨。

探索创新。 对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建设内容和管理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五年来,全省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投资14.64亿元,中央投资9.98亿元。25个贫困县的大中型灌区项目总投资计划3.0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1亿元。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投资计划1.2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0亿元;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投资计划1.7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亿元。省级资金向贫困县倾斜支持,贫困县的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省级财政配套资金的比例为90%,非贫困县的比例为80%。

攻坚拔寨。 针对山塘安全隐患短板,组织开展山塘整治工程规划编制培训,2014年起,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19.96万座山塘整治工程专项规划报告,2015年,出台《江西省山塘整治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谁所有、谁整治”原则,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予以扶持,明确“任务、资金、权力、责任”四到县等程序操作规程以及项目资金的管理流程;2016年,启动万座重点山塘专项整治。 2013-2017年期间,全省山塘整治项目总投资12.15亿元,完成山塘整治5566座,在建1796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