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水大民生——青原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纪实

15.03.2016  12:58

 

短短的几年,青原区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个、农产品示范基地100多个,带动发展专业合作社128家、家庭农场50多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三品一标”农产品26个,4.3万农户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上实现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区平均水平500余元。

是什么法力,让这个山区发生如此巨变?“以小农水重点县为撬杠,推动农田水利升级,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小农水大民生。”青原区政府代区长李军一语道出其中奥妙。为此,笔者近日走进青原区探究了一番。

一盘棋推建设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李军表示,该区历届班子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相关部门配合、广大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资金投入、群众投劳等实际问题,全区“一盘棋”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广泛发动聚民心。该区一方面通过会议、简报等形式,集中向区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宣传并争取支持,高位推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另一方面派出区乡村三级干部进村入户引导群众投工投劳,仅2015年全区群众投劳3万个工日。此外,该区制定新闻宣传奖励办法,支持开展水利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去年一年,该区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宣传稿件160多篇,其中小农水20多篇。

多路筹资兴水利。该区立足城郊优势,创新融投资机制,引进社会资金参与,促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产生“裂变”效应。一是实行“三统一分”机制,整合涉农资金。去冬今春,该区整合水利、农业开发、农业、国土等涉农资金1.71亿元,用于小农水建设;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引进企业资金。去年,该区成功引进了现代农业企业16家,筹集资金8000万元,大力实施节水设施建设,推动农田水利升级。三是推行以奖代补,撬动群众资金。仅去年,该区落实奖补资金210万元,按照项目投资10-20%的奖励标准,支持群众维修改造“五小”水利设施。

加强调度促进度。该区坚持质量进度一起抓,安排水利干部、技术人员一线调度,严格执行“零报告、周调度、月点评”工作制,要求施工单位每天报告一次情况;项目部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通报进展情况,解决施工难题;每月开展一次质量点评活动,对质量不达标的,现场责成拆除重建。

零容忍抓质量

水泥标号不够,底板不结实,这一段渠道得全返工。”去年底的验收现场会上,富田镇云楼村农民义务监督员罗跃华一大铁锥下去,把施工单位的几万元“”没了,100多米渠道因质量问题需要重建。

近年来,该区全面推行“破坏式”验收办法,即组织项目部成员、审计人员、监理员、乡镇水利员和农民义务监督员,现场随机抽点,全程拍照录像,把建好的渠道砸烂看“里子”:底板是否结实、边墙厚度是否达标、砂卵石垫层是否到位,对质量不达标的,将全部核减工程量,或推倒重建,返工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对质量达标的,修复费用由项目部承担,列入决算审计。

青原区水务局局长黄润开介绍,在小农水质量管理上,该区还设了三道关:一是“试建”把关。项目开工前,由各标段施工单位试做一小段工程,质量标准经项目部成员、监理员和农民义务监督员评定认可后,施工单位方可照标准开工建设,未通过“试建”的,不允许施工。二是材料把关。凡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的建筑材料、建筑构件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不得进入下一道施工程序。尤其在U型槽预制构件安装时,要随测随安装,保证沟渠有坡度、水流畅;砼浇筑渠道时,要采用双面模板浇捣,或加横梁支撑,保证渠道既美观又耐用。三是施工把关。项目部成员、监理员、乡镇水利员和农民义务监督员现场监督,紧盯施工,做到当天的工程量当天计量,当天的质量问题当天解决,防止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虚报工程量。

重民意重细节

时下,正是春耕季节。3月12日,新圩镇农民李本虎来到田间,轻松翻转放水板,水汩汩流进田间,“现在灌溉用水真方便”。为让群众好用水、用好水,该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意,用心建实用耐用管用的工程,杜绝建华而不实、锦上添花的工程。

为使设计更符合实际、建设更满足需求,项目立项后,该区组织项目部成员、受益乡镇水利员、设计人员实地核实农田水利情况,反复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建什么、怎么建、建多少,让群众说了算,避免施工盲目性、建设反复性,努力建设百年工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区注重民意,把控细节,聘请模具生产厂家统一制作经济实用的翻板式放水板,解决田间放水问题;合理布置下田板,便于机械下田作业,防止损毁沟渠;合理在机耕道上修建掉头板,方便机械掉头作业;合理在渠道交汇处修建沉淀池,防止泥沙阻水,有助于群众清淤。该区采用回填碾压再开挖的办法,解决渠道受力不均衡问题,防止U型槽渠道一边倾倒。此外,该区在平整高标准农田时,不搞统一标高,推行梯形标高,最大限度减少工程量,节省建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