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新政引发冲击波

18.02.2014  17:08

孩子“小升初”,究竟有几条通道?对于南昌市的考生家长来说,刚刚公布的“小升初”新政无疑给出一个标准答案,那就是一条路——“就近入学”。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江西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若干规定》的要求,2014年起,南昌十中少年班停止招生,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初中划分学区范围招生。

这意味着,南昌市仅有的两所可以公开选拔生源的中学,将关闭各自的“小升初”择优大门。其中,取消了少年班招生的南昌十中已无初中部招生计划,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则需等待教育主管部门为其划定招生范围。

波及:学区房再成热点

在此次通知中,“南昌市外国语初中招生划分学区范围”这句话无疑是一个信号,如何划片已然成了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南昌外国语学校周边楼盘和小区林立,距离五百米左右的小区,记者粗粗统计就有十个左右,包括了世纪名族园、龙泽园、苑中园、善居名门等等。按照对口划片的原则进行小升初入学,它们显然占据有利地势。

距离南昌市外国语学校五分钟路程的家长邱清学表示,如何消除区域差距、达到教育均衡仍是难题,因此学区房还会是热点。这些年,一直有家长为了考入外国语学校的孩子租房买房,因此自己所在小区的房价这几年一直呈上涨趋势,目前单价已经过万元。今年如果被正式划入到了学区之内,他相信房价还将有明显上涨。随后,记者也在学校周边的二手房中介里得到了相同的预测。中介小任称,已接到多个咨询房源的电话,只是买主们目前全在探听,只等教育主管部门划出片区就“出手”。另一名距离学校十余分钟路程的周姓女士,则对自己小区能否“入选”表示了担心,她建议,在划片之前教育部门应该更加公开透明组织片区家长参与,杜绝暗箱操作。

此次学区范围的划定,南昌市教育局表示将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周边社区适龄学生人数、学校规模,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划定学区范围,其学区范围与其他初级中学学区范围同时在六月底七月初向社会公布。

理想:不拼孩子不拼爹

择校问题肯定不会通过一个文件就得到彻底改变,但至少指明了一个减负的方向。”四年级学生家长潘世龙坦言。潘世龙的孩子目前就读的是一所公认的优质小学,还有两年才进入小升初,因此他目前是属于“观望群体”。不过两校取消全市选拔的消息,还是让潘世龙松了口气,“本来还想这两年好好抓一下,努力挤进南昌市外国语学校,现在全部实行地段招生,‘拼孩子’的做法可以放缓了。

同为家长的赖中泉则有自己的担心:“不公开选拔,会不会滋生暗箱操作?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事能真正让公众参与的话就好了。我希望就近入学出台的政策更透明一些,出台以后加强执行力度。”赖中泉的理想模式是,“小升初”就跟四年级升五年级,五年级升六年级一样。现实是,优质中学往往并不在家门口,按地段入学又觉得亏欠孩子,倘若要“拼爹”,自己也绝无优势。他认为单纯的执行就近入学并不是治标又治本的办法,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扶持薄弱中学,不断缩小各校的办学差距,让老百姓们觉得在哪里上学都一样。

信心:两校发展不受影响

作为这次“小升初”招生政策调整的“主角”,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和南昌十中都表现出了坦然和积极的一面。

南昌市外国语学校的何啸鸣主任告诉记者,取消了“择优”势必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以往全校三四百人的初中队伍全是优选出来的学生,老师们的教学相对省力,但是也承载了不少来自社会各界的争议和压力。“改版”以后,虽说学区生源参差不齐,但是当今的家长都十分重视教育,有着良好习惯和扎实基础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初中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往往很强,摆在学校面前的新课题就是如何把普通生源转化成优质生源,只要全体老师积极调整教学思路,查短补缺,学校还是很有信心在三年之后能有好的收成。至于保送生计划是否会受到影响的问题,何啸鸣予以了否认:“重大教育政策的出台和调整,一般都会提前几年告之各界,我们尚未得到取消学校保送资格的任何通知。而且,校高中部的生源是通过中考选拔的优秀学生,他们的素质一样经得起考验。所以,初中招生的调整绝不会影响到我们的高考成绩。

与南昌市外国语学校一样,南昌十中选择了直面挑战。众所周知,“少年班”是南昌十中的金字招牌,至今已有29年的办学历史。对于老南昌来说,“少年班”这三个字几乎就是十中的代名词。一纸通知之后,南昌十中将用什么姿态重新亮相呢?对此,南昌十中的刘主任坦言,“少年班”其实就像一把双刃剑,光芒四射,却又掩盖了学校其他方面的成绩。这次剥离是一场挑战更是一次机会,未来学校将树什么品牌,现在尚不明确,不过全校师生都相信“向前看朝前走”,总会有好的收获,南昌十中将用打造少年班的劲头和经验,继续开拓。

解困:校长老师分区“轮岗

小升初”,简单的三个字,却是许多家长的心结。“小升初”之难,是指上优质初中上名校难,说到底,它所引发的社会性关注,浓缩了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斑驳现实。如何在更高层次上迅速地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南昌市教育局这些年一直在用行动积极“解困”。

南昌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此次两校招生调整正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切实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原则。根据相关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南昌教育追求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下决心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拔考试,正是公平、均衡的体现。

接下来,南昌市拟从两方面进行改革:其一:硬件,加大对各个学校的硬件投入,特别相对薄弱的学校,会得到更大力度的资金倾斜;其二:软件,对县、区、偏远、薄弱学校的政策扶持,比如职称评定优先,比如校长老师分区“轮岗”。职称评定优先,是指服务边远薄弱学校一定年限,将纳入优先评定职称的硬件之一,鼓励老师们“下去”。而“轮岗”,则是打破学校这个门槛,老师和校长都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可以试行按区划分,把优秀师资派到区里的各个学校服务,让每所学校都有响当当的名师名校长。工作三五年后,再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全员洗牌,重新调配,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真正地盘活各个校区。(皓琳)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