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五因素易致志愿错填或无效

24.06.2019  15:43

    考生们都想填报一份适合自己的高考志愿,但部分考生和家长由于不熟悉高招政策,很容易造成错填志愿或无效志愿。同时,在高招录取启动后,由于看不懂招录“术语”,即便查询到电子档案的运行状态,也不知道录取进展到了哪一步,只能干着急。6月23日,记者采访了高校的招考专家,对高招政策进行“扫盲”。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廖济堂

        哪些情况造成错填或无效志愿?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避免错填志愿或填报无效志愿,否则将直接影响考生的投档和录取结果,甚至导致落选。出现错填志愿或无效志愿一般有以下5种情况:

        1.填错院校批次位置。如把属于第一批次院校的志愿填到第二批次志愿栏,或把属于第二批次的院校志愿填到了第一批次志愿栏,这样产生的志愿均属于无效志愿。

        2.填错院校代码。院校代码和院校名称是一一对应的,考生志愿信息按院校代码录入,填错了院校代码就等于填错了院校。如,想填甲院校,在填写过程中却错填成了乙院校代码,录取时就只能按乙院校进行投档。

        3.误用往年资料上的院校代码填报志愿。考生填报的院校及专业代码一定要以当年《高中生之友(高考天地版)》杂志上公布的为准。由于不同年份的院校代码可能不一样,考生必须使用当年的院校代码填报志愿。

        4.科类填报错误。招生计划分文史、理工、艺术、体育和“三校生”五大类,考生要根据自己的考试科类查阅招生计划和院校代码,正确选报。

        5.忽视受限条件。填报与自身条件和学校招生章程不符的志愿。如:某院校在招生章程中规定某一专业招收考生的条件是身高170厘米以上,170厘米以下的考生填报就不会被录取。同样,还有一些院校在招生章程中可能对男女生的比例、单科成绩等有特别的要求。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必须认真检查,在确认无误后才能提交。今年3次集中填报期间,分别允许考生修改一次志愿,考生应全面谨慎考虑,避免失误或出错。

        7个招录术语到底是啥意思?

        高招录取工作启动后,考生都会随时查阅自己的录取状态,这就要求考生了解招录“术语”。

        招考专家告诉记者,录取期间,考生电子档案运行共包括7种状态。

        1.自由可投:表示该考生的档案没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后又被学校退档,如是被学校退档,计算机只记录学校退档的理由。

        2.已经投档:表示省教育考试院已将档案投给了高校,但高校还未下载投档信息。

        3.院校在阅:表示高校已下载了投档信息,正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院校在阅”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教育考试院投给院校的档案数一般多于招生计划数,高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

        4.预退档:表示该考生因种种原因院校不予录取,高校向省教育考试院提出退档并等待审核,对每一个预退档的考生,高校都必须注明退档的理由。

        5.预录取:表示高校准备录取该考生,已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教育考试院,等待省教育考试院网上录检审核。

        6.录取:表示省教育考试院已审核通过高校提交的录取申请,后期将打印录取新生名册,办理各项录取手续。

        7.录后退档:表示考生被录取后,放弃相应高校的录取结果,并根据有关规定办理了退档手续,此类考生将不能再进行其他任何高校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