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仪征发现“小炮艇” 中日专家鉴定为日军侵华证物

04.07.2014  18:18

        日军侵华又添新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4日在江苏仪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中日专家多方考证,此前发现的疑似日军炮艇确认为日本侵华期间军用炮艇。

        该炮艇艇长17.4米,宽4.2米,高3.9米,重约30吨。记者在江苏仪征苏港造船厂现场看到,船体已经锈迹斑斑,可见年代久远。该船产权所有者、苏港造船厂董事长濮锦道介绍,1972年,被称为“教练1号”的此船从南京三汊河迁移到仪征厂区内作为港口作业船来使用。听老一辈人讲,该船为侵华日军所用,后被中国军队缴获,但一直没得到确认。2008年4月,他联系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希望对此船进行鉴定。

        “此船极有可能是侵华日军当时所用的众多河用小炮艇之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他多次带领有关人员现场考证,并与日本造船工程师广政清纯进行过交流和探讨,查询了一些相关资料。根据史料记载,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在长江流域、洞庭湖等运河、湖泊、河渠地带,部署了大量的25吨级河用小炮艇,曾在1937年12月冲破江阴要塞的沉船阻敌封锁线,到达南京下关江面参加南京大屠杀,后又在长江、太湖、洪泽湖等江河水网地带,对新四军和抗日军民进行侵略和加害。

        文物考证是非常严肃的过程。为此,纪念馆4日又特地邀请了日本造船专家高崎正之到现场进行考证。在进行认真、翔实的比对后,高崎正之表示,尽管无法确定该船只的具体型号,但有三个证据显示其属于战败前日本所造。一是船体甲板以下部分,尤其是用铆钉技术制造船体,可以确定是日本在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设计制造技术。二是船头方向舵和船尾转向舵的设计,也是日本当时造船所惯用的。三是船尾舵和螺旋桨的设计技术已经有年代了,日本1945年战败后就不再沿用这类设计,而日本战后所惯用的一种防倾覆的稳定部件,却没有出现在这艘船上,据此推断该船只是日本战败前所造。

        “虽然此后该船只经过了中国民用改装,原本在烟囱位置架设机枪的部分也已经没有了,但是这种小炮艇的设计图我曾经见过。可以推断其为是日本战败前所造的炮艇。”高崎正之说。

        据了解,在得到专家的确认后,这艘炮艇将被运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朱成山表示,作为日军侵华的重要证物,该炮艇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纪念馆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考证,并考虑在适当时候充实展览。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