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不出乡 看病不再难

01.04.2022  18:29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着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疗,成为农村群众的美好期盼。

  贵溪作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和全省12个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市)之一,通过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建立“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医疗同质化”县乡村一体化服务模式,让更多村民能在家门口看病。

   村民在家门口看病

  3月21日一早,贵溪市罗河镇排上村村民刘加美因为手脚麻痹,来到市中医院医共体罗河分院(简称罗河分院)就诊,在中医康复科,中医师针对她的症状辨证施治,采用无痛筋针和热敏灸相结合进行治疗。

  而在20公里之外的塘湾镇,贵溪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塘湾分院(简称塘湾分院)的妇科诊室,怀孕13周的周安贵来做检查,妇科医生为周安贵建档,并准备了一份孕检手册,叮嘱她依据手册内记载的项目定时前来产检。

  对于塘湾、罗河镇的村民来说,如今乡镇医共体分院和5年前的卫生院有着天壤之别。以前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上无法开展手术,只能接诊一些常见的感冒发热和慢性病。变化发生在2019年。据贵溪市卫健委主任叶剑锋介绍,2019年,贵溪市被列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和全省12个县域综合医改试点县(市)之一。全市分别成立了以贵溪市人民医院、贵溪市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共体,建立了“责任清单化、服务整体化、管理融合化、医疗同质化”县乡村一体化服务模式。塘湾中心卫生院和贵溪市人民医院组成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罗河中心卫生院是贵溪市中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这两家乡镇卫生院成为贵溪医共体建设的“排头兵”。

   下沉上联医疗资源共享

  下沉上联互融通,基层群众得实惠。

  塘湾镇今年83岁的龚才开,早在2005年因急性脑梗在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主治医生是神经内科主任金绣春。龚才开出院后留下了脑梗后遗症,并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每个月要去医院开药、复查身体情况。随着年岁增长,龚才开觉得坐车去市人民医院看病有些吃力,但是乡镇卫生院又不能医治他的病。去年,困扰龚才开多年的看病问题终于解决了,金绣春定期会到医共体分院坐诊,龚才开如今只要步行去分院就能看专家门诊。

  要实现“小病常见病不出乡”,下沉与上联是医共体建设中的重要举措。2020年3月,贵溪市出台了《贵溪市医共体落实“双下沉、双提升”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一方面,县域医共体总院与省级医院开展医联体建设,通过省级医院“一对一”帮扶,全面提升医共体总院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医共体总院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优秀人才向基层下沉。通过下派医疗技术骨干到分院等措施,实现县乡医疗资源共享。在医共体总院的大力支持下,各分院陆续开展剖宫产、阑尾切除等手术,满足了村民诊治小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需求。

  与此同时,贵溪市投入1500余万元开展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完善全市智慧医疗平台功能,打通市乡村三级卫生健康专网,建立医共体总院医学影像、病理检验、信息管理、远程会诊等中心,实现“乡检查、县诊断”。村民在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到二级医院同质化服务,探索了“小病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就诊新模式。

   做好农村老人慢病防治

  以健康为中心,做好农村老人“两高”(高血压、高血糖)“四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病、慢阻肺)的防治,成为医共体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72岁的张爱琴常感觉精神不好,口干舌燥,一直觉得是年纪大的缘故。去年在塘湾分院做例行体检,慢病防治医生发现她空腹血糖高,随后主动联系,为她针对性地开展糖尿病治疗。几个月后,张爱琴的症状明显缓解,如今她每个月去分院检查开药,有效控制了血糖。

  为做好农村老人的慢病防治工作,贵溪市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依托,探索基层医防融合医疗服务模式。乡镇分院逐步设立慢病联合门诊室、家庭医生工作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站、健康体检服务工作站等,引导农村中老年慢病患者就诊,并参加慢病健康管理。针对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则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供“面对面”随访服务和健康指导。

  叶剑锋介绍,贵溪市正以医共体建设和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建立医共体总院、乡镇分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三级协同的医防融合一体化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村卫生室是基础,乡镇的医共体分院为主体,公立医院为医疗服务提供支撑。市疾控中心统筹全市慢病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市级慢病管理中心和慢病防控管理信息平台。市卫健委制订医防融合绩效考核方案,将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补助经费拨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年度绩效、村卫生室年度绩效挂钩。

  同时,贵溪市立足智慧医疗平台,进一步加强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衔接,临床医生将病人的诊疗信息上传到智慧医疗平台,慢病人群的健康档案信息就能得到及时完善和更新,从而实现疾病预防、发现、治疗、随访、健康管理的全过程服务。

  陈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