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花:尊师重道不宜“参考”世俗标准

11.09.2014  14:50

  时值第三十个教师节,教育问题、教师问题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最受公众关注的,就是在教师节这特殊的日子,如何做才是合情合理的尊师重道之举。从大众的反应来看,似乎时兴的“尊师套路”,并没有得到大众的充分认可,甚至反而大有“变味”的嫌疑。

  尊师重道本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学生在特殊的节日对授教多年的恩师聊表心意其实也无可厚非。只不过时至今日,过于物质化、庸俗化的心意,使得学生对老师的“小意思”,已经让家长和学生、老师都倍感压力:送者唯恐“意思”不“够意思”,达不到效果,于是痛下狠心“割肉”;收者又有碍情面,或止于规定,受与不受都左右为难。似乎如今,这个原本单纯的道义自然很难再表现得那么“自然”了。

  实际上,按照相关规定,教育部已经出台规定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这本为违规收受提供了操作上的制度保障。但从现实情况看来,效果不仅不显著,反而让节假日送礼更加隐蔽化、多样化,变相送礼更是层出不穷。究其根本,我们的查处力度不够、监督不完善,我们学生和家长自身也责无旁贷:意识上的偏差,让过于物质化的世俗理念左右了对教师的尊重形式。

  其实,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因“失礼”而“失利”。我们给老师应有的尊重和适度的表达,反而更能够让我们的尊重和爱戴变得有价值,而不是通过金钱的数量来刻意表示我们的“敬意”。否则,不仅让教师的尊严被庸俗化,还让我们自己尊重显得过于世俗化。

  适度从简,让我们的尊师重道做得更加“有礼”且“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