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也要“大作”

11.11.2013  18:16

        江西法院网讯  “这堂关于如何规范企业合同的法律课真是讲到我心坎上了,本以为法官只是坐堂问案,没想到能主动上门为我们提供这么贴心实惠的法律大餐,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在上栗县高新科技产业园会议室内,某机械制造公司的老板深有感慨地说。

        今年以来,江西省上栗县法院开展为小微企业服务活动,通过提前介入、多方联动、蓄水养鱼、司法建议等一系列新举措,全力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未雨绸缪早介入,实现服务“一对一

        一叠法官联系卡和宣传卡、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一个玻璃水杯、一支笔,带着这简单的行头,上栗县法院副院长柳明根来到小微企业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了解情况,倾听诉求。

        今年年初,上栗法院为做到未雨绸缪,将小微企业诉讼风险降到最低,该院根据辖区企业分布情况成立了服务小组,派出法官走访片区内小微企业,征求意见,倾听诉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把可能发生的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诉讼之前。

        为增强服务的针对性,该院采取“  一对一”  的结对服务模式,切实掌握和了解小微企业的司法需求。在全县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重点区域,分别设立“  法官工作室”,全院65名法官每人包联5-8个小微企业,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司法需求,主动提供合同把关、法律咨询、风险提示等服务,从司法的角度对企业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并根据不同经营范围,制作合同范本,发放到企业手中。

        今年以来,该院对辖区内的400余家小微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对可能出现矛盾纠纷、存在纠纷隐患和因纠纷无法正常经营的企业分门别类建立了台账,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排查企业矛盾92起,为企业解决困难36件次,集中开展法律法规培训11  次,有力促进了企业的依法经营。

                                                                        多方联动促发展,编织发展“保障网

        “多亏了你们法院啊,不但帮我们延缓了还贷期限,新贷了款,税务部门还对我们进行了减免,电也恢复了供应,救我们于水火啊,要不然我的厂子非倒闭不可,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创业了,这次再倒下,估计我就彻底绝望了。”这是在上栗法院第三季度小微企业座谈会上,某造纸厂负责人的发言。

        这还得从一起十分棘手的公司解散案件说起。由于造纸厂几个股东因资金周转环节出现断裂,且因拖欠电费面临停产而闹起矛盾,部分股东起诉到法院,要求解散造纸厂,同时银行也起诉到法院,要求造纸厂变卖抵押厂房归还贷款。法院经深入调查后发现,尽管股东之间出现僵局,但该公司尚处于正常经营中,且该公司生产效益较好,又属于当地较大的纳税企业,其员工均是一些下岗再就业人员。如果简单解散,必然引发员工安置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利于化解股东之间的矛盾和公司的正常经营。为此,承办法官首先从银行起诉的借款案入手,主动搭建双方的沟通桥梁,通过和双方接触、沟通,并适时提出多种解决途径供双方参考,最终使双方达成协议,银行不但同意延缓了还贷期限,还另外再贷了130万元以解造纸厂的生产之急。为彻底解决好这个矛盾纠纷,承办法官又协调了税务、电力等部门,对造纸厂行方便之举,最后,起诉解散造厂的股东也撤回了起诉。

        面对经济形势下行,小微企业涉诉案件增长的现实,上栗法院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保公司、人社局、劳动局等个相关部门,就小微企业面临形势和如何促进小微企业摆脱困境、健康发展进行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服务小微企业的若干意见》,通过融资担保、风险预警等多项举措,加大服务小微企业力度,提高抗击风险能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该院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和小微企业召开座谈会,帮助有关部门和小微企业建立联络帮扶机制,强化法院与小微企业、金融部门的联动,并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化解债务危机、应对市场风险,用能动司法的手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

        今年以来,依托政府及相关部门政策扶持,该院积极引导银企合作,为企业融资1000余万元,解决了11家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问题,有效帮助涉诉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蓄水养鱼得双赢,构建诉讼“绿通道

        “谢谢你们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否则170名工人将面临失业,我多年苦心经营的厂子也要倒闭了。”某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的欧阳经理专门为法院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今年以来,该院专门建立小微企业案件“  绿色通道”  ,帮助他们爬坡过坎,度过发展难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审慎运用保全措施,对因一时资金周转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变“  涸泽而渔”为“蓄水养鱼”,优先保护生产要素,以债权人利益和企业成长并重为原则,审慎采取保全措施,允许其变通采用抵押、第三方担保等形式,以“活查封”形式保全,提升企业“造血功能”,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的生产效能,秦某的企业就是受益者之一。

        秦某的烟花制造有限公司与外市一进出口贸易公司因合同纠纷被申请财产保全,其烟花制造有限公司现有  170余职工,因受限放令等因素影响,企业业务近二年处于下降趋势,正面临经营困难。但承办法官了解到,诉讼前该企业已经申请到技改资金贷款,扭亏为盈有了希望,如果此时冻结账户,企业必将面临无可挽回的损失。为此,承办法官召集双方当事人,建议变更保全措施,改查封账户为查封固定资产,进出口贸易公司也赞同这一方式而握手言和,还表示进一步加大双方合作的力度,从而也达到了“双赢”效果。

                                                                          司法建议堵漏洞,防范风险“个性化

        “你们的司法建议真管用,可帮了我们大忙,要是没有这份司法建议的提醒,我们起码损失100万的收益。”某食品加工企业老板荣某指着《上栗法院小微企业司法建议汇编》说道。

        该院依托审判执行工作,针对工作中发现小微企业在管理制度、合同签订、经营运作等生产经营与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原因,并提供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司法建议,同时,安排专人进行定期跟踪回访,堵塞其管理漏洞、防范经营风险,有效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秩序,帮助企业化解经营风险,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去年以来,共向政府主管部门、小微企业发送司法建议13份,反馈率达95.7%  ,不少企业纷纷邀请法官去做讲座。

        “没想到县法院对这些服务小微企业竟如此上心,且所采取的举措招招都是‘大动作’,这真是实实在在为小微企业解决了困难,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得到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小微企业必将走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工信局刘局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