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马哥\"创福州首家民间话剧团:我在福州扎根

12.12.2013  17:17

  中新社福州12月12日电 (林春茵)“那是我最有满足感的一天,沉积了一年导出来的戏,让我感觉真的在福州扎下根了,为福州带来了好东西。”话剧导演小马(艺名)回顾起日前上演的《窗台》如是说。

  31岁的小马祖籍福州,出生在台湾,10岁去了加拿大温哥华,20年后回福州寻根。他在网络上“呼来”一群话剧爱好者,组成福州首家民间话剧团“去墨剧坊”。

  戏剧是他的爱好,在温哥华念大学时主修戏剧舞台专业,毕业后进入戏剧工作室,从道具、舞美做起。“很用力,很怕失败,”做了几年后不做了,“得失心太重,不快乐。”转行去做品牌设计,再做几年又不做了,“不想那么早就安定下来。”30岁这年,他决定回大陆看看。

  “我在福州做什么很明确,因为我会做的事情也不多。”小马自嘲地对记者说,他在一家文化公司做总监,得闲就转老仓山,几个同好聚在一起玩话剧,让他乐不思蜀。

  老仓山有小马家的祖厝。爷爷是福州仓山区仙农村人,去台湾前是个旗袍裁缝,他教会了小马两句福州话,“心肝,吃饭”。村里的老人们仍记得这个裁缝,提起爷爷,不欢迎外人探访的老宅子就完全为小马打开。这让他很感慨,“所以不管分多久,只要是家人,都会为你把门打开”。

  他导的戏,仿佛他自己的写照。戏中,一名中年男人有家有业,却迷茫徘徊,情人、同性恋、售楼小伙子、“剩女”和独居老妪,为他一一打开窗户和心门,“其实他们就是伦理、欲望、奋斗、尊严,都是生命的剪影”。

  在“去墨剧坊”中,小马是唯一受过专业戏剧训练的,其他团员或是警察、公务员,或IT男、传媒人、教师。小马说,“一群不专业的人,专业地去做,放得下,才真的有欢乐。

  多年致力于培养非职业话剧团的戏剧导演臧宁贝看过《窗台》后评价,“可能他们的戏还比较糙、简单,但这种粗粝没有商业味,完全听从自由的精神需求,这正是我所看重的。

  记者在演出现场观察到,拥趸都是年轻人,不乏在校大学生。小马说,“去墨”今年5月成立之初招募演员,报名逾200人,重重筛选之后还有30人“待命”。

  “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福建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导演陈大联认为,“福建需要外围戏剧人口的增加。”福建省戏剧研究院编剧蔡福军也表示,“‘去墨’引发大众关注和兴趣,或将起到群聚效益。”

  “去墨”的团员们最苦恼的是资金,“去墨”演出是纯公益,经费来自网络募捐。“50天内筹集了16880元(人民币),总算暂时解决了,但网络众筹只能一次,下次演出怎么办呢?

  “话剧本来在二三线城市就是若有若无,大部分昙花一现,我打理了10年的上海‘下河迷仓’也刚刚因为没钱关门了,”臧宁贝给他们打气,“但我希望你们能做多久是多久,摸索一条路子来给后面的人走。

  小马打算明年量入为出,多做情景环境剧,以低成本实现戏剧主张,“演得多,大家就认识你越多”,他笑着说。(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