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般人少奋斗一辈子 揭秘“拆迁土豪”的生活
合肥市的“城中村”改造,至今已超过10个年头。
10多年来,五里拐、跃进村、皖江厂等诸多城中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0多年来,合肥的城改让城市面积几倍于从前,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聚集区域也越来越多,在赞叹城市变得更加美丽的同时。那些“村里人”,是否如同高耸的楼房、宽敞的马路一样,完美地融入大都市中呢?
有人说,“村里人”是最大的隐形富豪,改造和拆迁,让他们比一般人少奋斗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他们是“土豪”,是“地主”,是“偶像”,也有人说,他们怀揣着做城市人的梦想,拥有了突然的财富,却始终找不到“城里人”的感觉……
这一批不知“房奴”、“车奴”、“卡奴”滋味的“村里人”,到底过着怎样的“土豪”生活?星报记者带您走近“城中村”改造出的“土豪”们。
进取型
分到5套房,让他有了创业第一桶金
“土豪”:鲍海 年龄:35岁
拆迁地点:四里河路五里拐附近
拆迁时间:2003年左右现状:工程队老板
2003年左右,五里拐开始拆迁,这个二环以内的区域,终于告别“村落”的身份。据鲍海回忆,那个时候的拆迁政策,是根据被拆房子的面积以及家 庭人口算补偿面积的。“知道要拆迁,各家都在建房子。”鲍海说,“后来的政策变为一人45平方米,村里出现很多闪婚的、假结婚的、迁户口的,还有想尽办法 怀孕的,只要怀上孩子,肚里的孩子也能分到45平方米。”
最终,鲍海一家分到了5套房子,两套90平方米,一套70平方米,一套60平方米,一套50平方米。拿到房子,两套自用,另外三套出租。“2008年,我们这个地段价格一个月四五百元,现在是1000元到1200元。”鲍海说。
每个月固定的几千元租金,让鲍海少了很多后顾之忧。“那会儿没有房贷压力,没有拖家带口,就想着这是出去闯的好机会!”鲍海学习了瓦工、漆工、木工、电工等技术,2010年左右,鲍海卖掉了两套房子,筹款接近60万元。
就凭着这60万元,鲍海带着自己的弟兄们,开始承接工程,家庭装潢、酒店装潢、写字楼装潢,鲍海的生意做得不错,如今,鲍海在政务区又买了一套房子。“五里拐现在发展得很好,但直到在政务区买了房子,我才觉得自己真正地变成了城市人。”鲍海说。
高调型
爱好车爱请客的“拆二代”
“土豪”:李晓虎 年龄:26岁
拆迁地点:大通路一带
拆迁时间:2009年现状:无业
从前的大通路,给人的印象是“脏、乱、差”,2009年,大通路一带开始旧城改造。
李晓虎告诉记者,他家房子拆迁时,政策是“拆一还一”,不过可以要求面积增大,多出部分按1000元/平方米购买。最终,他们家出了不到10万元,得到一大一小两套住房。
“我家房子今年才刚刚拿到,就在三十八中边上,是标准的学区房,现在至少7000多元/平方米。”李晓虎说,“我现在有房有车,确实没什么压 力。以前家里穷,感觉矮人一等,现在不说比多数人富有,至少我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我喜欢开好车,喜欢请客,让人知道我不愁吃不愁穿没什么不对。朋友说我 高调,我觉得现在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安居型
从蜗居下岗到“包租公”
“土豪”:金卫东 年龄:46岁
拆迁地点:合肥土山路与长江东路交叉口“八百户”居民区
拆迁时间:2000年现状:打打小牌,收收房租
11月17日上午刚过11点,省城长江东路与东二环路交口处福海新居,1967年出生的金卫东正准备淘米做饭。
金卫东在家排行老二,上头有一个大哥,下面有一个小弟。因为结婚时候买不起新房,金卫东一直与父母住在一起。
1999年,其所在的搪瓷厂经营不善,金卫东下岗了。此后,金卫东的妻子在超市找了份卖服装的工作,金卫东买了辆摩托车,跑起了摩的生意。
2000年,他和父母挤着的70平方米自建平房,要拆迁了。
根据当时的政策,补偿按照户口簿上家庭成员“人头”算,想多要可以补差价,“那时候大哥、弟弟和我们一家三口的户口,都在爸妈这一张户口簿上。”金卫东称,最终,大哥和弟弟分别补了点差价,要了一套小套,而他自己则另外要了两套,“一套70平方米,一套80平方米。”
2003年拿到房子后,金卫东一家三口仍然与父母同住,“一方面在一起时间长了,吃饭什么的都可以省点钱;其次父母年事已高,可以照顾。”而他所得的两套房,都拿出来出租了,每个月加起来房租差不多有两千元。
现在,金卫东的“工作”除了收房租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自由的,没事的时候就在小区里打打小麻将。
迷失型
沉迷赌博“输走”自己妻儿
“土豪”:贺枫 年龄:42岁
拆迁地点:皖江厂附近
拆迁时间:2003年左右现状:婚车驾驶员
铜陵路高架通车,从长江路到从前的“北大荒”皖江厂,只需要15分钟左右。家天下、喜来登以及诸多商铺及住宅区的聚合,让这里成为又一片繁华区域。“10年前,这里就是蛮荒地带,二环以外路不好,有很多农田,我们就是生活在城市周边的农村人。”贺枫说。
“是2003年左右拆迁的。”贺枫回忆道,“我们家当时的房子是自己盖的,三层楼,接近500平方米,拆迁还了我们450平方米,一共5套房。”
“一下有了钱,开始很不习惯。”贺枫顿了顿说。2006年开始,无所事事的他爱上赌博,“先是麻将,然后是扑克、牌九……能赌的我基本都会。”贺枫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上瘾了,戒不掉,不赌就不舒坦,那个时候看钱就不是钱了。”
1万,2万,10万,20万……两年时间贺枫输了50多万,两套住房也转入他人之手。“当时我已经不是人了,老婆说我,我就打她,大儿子当时12岁,不愿意跟我说话,小儿子那时才5岁,经常被我吓哭。”
日子没法过了,只有离婚。经过法院判决,两个儿子跟着母亲,剩下的三套住房,两套给了妻子,贺枫留有一套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此后,贺枫清醒了,他跟妻子保证戒赌,并请求用三年时间证明自己。
一次偶然机会,2009年,贺枫认识了一位做租车生意的老板,在该老板指点下,贺枫卖了手里的全部家当,买了一辆二手奥迪A6,干起了开婚车的 生意。然后自己租了一间小房子住,一个月400元。现在,贺枫一个月有3000至6000元的收入。几年下来,贺枫也攒了10多万元。
如今,贺枫跟前妻和儿子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人不怕穷,就怕迷失方向。”贺枫语说,他希望有一天,妻儿能真正原谅自己曾经的过错。
抠门型
有了4套房可还舍不得“下馆子”
“土豪”:张外龙 年龄:61岁
拆迁地点:新安江路与郎溪路交口附近
拆迁时间:2006年现状:所在小区保安
61岁的张外龙是一名原地回迁户,他的老宅子在现在的郎溪路附近,拆迁之后,张外龙得到了4套房,有90平方米的,也有60、70平方米的。
张外龙年轻时在一家安装公司上班,先是架子工,后来改做行政工作,直至退休。如今,张外龙每月退休工资1700元左右,但在家闲不住的他,又加入了小区物业,负责门卫安保,一个月能拿到一千四百余元,这样的收入,在合肥可以有一个不错的退休生活。
尽管搬进新家已经4年了,但张外龙还不太适应高楼的生活,反而很向往过去城中村的生活,“那时候,吃水不要钱、没有物业费,停电了也不要爬很多层楼才能到家。”
按市值计算,张外龙的4套房,总价已经突破百万元,但平日生活中的他,还是很节约。11月2日下午4时许,女儿来探望他,建议晚上一家人去饭店摆一桌,但被张外龙否定了,“在家吃,比在外面实惠得多!”
实用型
自己的债还了两个儿子的婚房也有了
“土豪”:韩友明 年龄:57岁
拆迁地点:新安江路与郎溪路交口附近
拆迁时间:2006年、2009年现状:兼职物业维修工
进入11月中旬后,合肥的气温一下子降到了个位数。每到下午两三点钟,57岁的韩友明总要下楼到小区门口散散步。11月16日下午,合肥新安江路与郎溪路交口,新海家园小区,韩友明准时出现在小区西门门卫处。
韩友明说,他家是2006年被拆的,拆迁后,韩友明一家共分到6套房子,三套90多平方米的,另外三套小户型。去年,韩友明将一套90多平方米 的卖掉了,偿还了债务。剩下的五套中,自己和老伴住一套90平方米的,另一套大一点的给大儿子作了婚房,另三间小套现在都在出租。“一年的租金,能达到5 万多。”
眼看二儿子要结婚了,韩友明打算再卖掉一套小房子,用这个钱把现在自己住的大户型装修一下,给小儿子做婚房,自己和老伴再搬到另外一套小户去住。
现在韩友明除了收点房租外,也加入小区物业队伍,专门修理、更换一些公共路灯、楼道灯等,“一个月千把块钱,闲也是闲着。”
(文中出现的人物应采访对象要求,均为化名)
记者手记
回迁小区犹如一个大院子,将周围十里八乡的人聚集在一起,与其他商业小区不同,由于地域上的相近,这些业主并不存在磨合,午后三三两两挎着小板凳聚在小长廊晒太阳,抑或几个老爷子端着茶壶,围在一起掰掰国事家事。
尽管这其中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像张外龙一样,没有完全适应小区生活,但不可否认的是,拆迁、回迁的过程中,他们由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在物质上获得了相对较大的富足。
显然,韩友明适应“农转居”的生活要比张外龙好得多,完全由昔日的村民角色,融入城市生活。但同样,“暴发”后的他们,不乏有人“迷失”。
由村民向城里人的转变,不只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观念。“村民上楼后如何适应城市生活。”仍需慢慢琢磨。(市场星报 记者 张华玮 丁林 黄洋洋)